腹部外科手术技巧(第3版)
作者:方先业 刘爱国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1
页数:547
版本:3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509160343
ISBN-10:7509160340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浅谈外科手术质量一、外科医生的素质与修养二、对手术中的不当行为说“不”三、手术质量、手术风险四、手术质量的检测和评估五、手术质量的提高和手术创新六、外科手术艺术第2章 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技巧一、手术刀二、血管钳三、镊子四、剪刀五、直角钳六、持针器七、电外科手术装置八、腹腔镜手术器械第3章 腹部手术的麻醉一、麻醉前会诊与手术前用药二、腹部外科麻醉的选择第4章 选择最佳手术体位一、何谓最佳手术体位二、体位、视野和手术野的关系三、使手术野周围的躯体放松四、枕垫的作用五、用手术台调节体位六、按术者的习惯摆放病人体位第5章 腹壁切开和手术野的展开一、腹壁切开二、手术野的展开第6章 手术中探查的技巧一、术中探查的几项要求二、腹部外伤的术中探查三、急腹症手术中的探查四、腹部肿瘤手术中的探查第7章 巧用左手一、训练左手操作,发挥左手的作用二、活用左手举例第8章 结扎与止血技巧一、结扎二、手术中出血的对策第9章 不漏不堵做吻合一、保证吻合术成功的要素二、缝针、缝线的选择三、造成缝合不全(吻合口漏)的原因四、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五、常用的吻合术六、消化道吻合口漏的术中预防七、胆漏的术中预防八、胰漏的术中预防第10章 腹部再手术和腹腔粘连的分离一、腹部再手术的切口选择二、腹腔粘连的分离三、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再手术四、手术后早期腹腔感染的再手术五、腹部器官手术后早期的再手术第11章 腹部手术副损伤的对策一、手术中胆管损伤二、手术中脾损伤三、手术中胰腺损伤四、手术中肝损伤五、手术中结肠损伤六、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第12章 净化手术野一、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防治对策二、上消化道手术污染的对策三、下消化道手术污染的对策第13章 腹腔引流术一、引流物的选择与引流术的设计二、关于负压吸引三、腹腔引流之过四、腹腔引流的基本原则五、腹腔手术中的腹腔引流实践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14章 腹壁肠造口技巧一、腹壁肠造口位置的选择二、回肠造口术三、结肠造口术四、预防造口的并发症第15章 肥胖病人的手术问题一、体重指数和肥胖的诊断二、肥胖与疾病三、关于内脏脂肪四、肥胖与腹部手术第16章 特殊病人腹部手术的围术期处理一、老年病人二、糖尿病病人三、高血压病病人四、心脏病病人五、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六、肾功能障碍病人七、肝病病人八、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病人第17章 腹腔淋巴结清扫技巧一、关于淋巴结清扫术二、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技术三、肝、胆囊、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清扫四、胰腺癌切除的淋巴结清扫五、结肠癌切除的淋巴结清扫六、直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第18章 用“腹膜结构”和“筋膜层”的理论指导胃和直肠的手术一、从“腹膜结构”看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二、盆腔筋膜的结构与直肠癌根治术三、腹腔内三个膜系结构四、肉眼能看到“层”吗五、正确运用“膜”和“层”的理论指导手术第19章 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举例一、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与局部解剖二、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三、左胸腹联合切口的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四、经腹膈肌裂孔扩大食管下段贲门癌切除术五、左胸部切口的食管下段贲门癌切除术第20章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手术举例一、胃次全切除术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第21章 胃癌手术举例一、胃癌根治切除术(D2手术)二、胃癌的扩大根治切除术第22章 结肠癌手术举例一、结肠的淋巴分组二、结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清除程度……第23章 直肠癌手术举例第24章 胆道手术举例第25章 肝手术举例第26章 胰手术举例第27章 脾手术举例第28章 腹部器官肿瘤的缩小手术第29章 常见急腹症手术技巧第30章 常见腹部器官损伤的手术技巧第31章 掌握和应用血管外科技术第32章 内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第33章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参考文献
方先业,1944年生,安徽六安市人。外科学教授,普外科主任医师。蚌埠医学院原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原急诊部主任。安徽省济民肿瘤研究院附属医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67年蚌埠医学院毕业后曾在乡镇和县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有在各种条件下开展外科手术的经历。1989年赴日本研修腹部外科,回国后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急诊外科和肿瘤外科从事医、教、研工作。在急腹症、创伤和外科危重症等专业主持过多项临床科研课题。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主编《实用急诊医学》《急救医学与护理》等书。研制的小肠减压导管获国家专利,并成功用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5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刘爱国,1960年生,安徽六安市人。肿瘤学硕士学位,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肿瘤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济民肿瘤研究院及附属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肿瘤协作中心常委,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主任委员;《中华癌症姑息医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等6家期刊编委。2002年赴美国新泽西大学进修。长期从事肿瘤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肿瘤外科各类根治手术和微创手术,实施多学科综合肿瘤治疗疗效显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肿瘤学》等专著6部,主持多项省级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刘牧林,1966年生,安徽灵璧县人。1988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96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外科总论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外科学会青年委员,蚌埠医学院学术带头人,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消化系肿瘤、胰腺炎、外科营养、肠屏障功能障碍等外科危重病和基础与临床工作,主持卫生厅、教育厅课题6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安徽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 鲍子雨,1960年生,安徽蚌埠市人。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肝胆外科、腔镜外科学科带头人、院长。中华医学会蚌埠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淮海医药》《中华医学论坛》《现代医学》《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期刊编委。1983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后深造于上海长海医院肿瘤外科和东方肝胆医院。长期从事普外科,特别是肝胆外科、肿瘤外科、腔镜外科的临床与研究,在肝癌、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技术,B超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奖和市、厅科技成果奖多项。先后获蚌埠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市重点行业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和全国百名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孟翔凌,1955年生,安徽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1991-1992年公派赴联邦德国进修外科。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胆道外科和消化系肿瘤的诊治。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1998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政府津贴。是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卫生厅和教育厅学科带头人。曾获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 张俊祥,1966年生,安徽肥东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放射学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点负责人。中华放射学会全国青年委员,安徽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兼腹部学组组长,安徽省全科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蚌埠医学院学报》《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编委。主持省级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和重点教学研究课题3项,参与科研、教研项目8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6部。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第3版)》由临床教学和手术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专家编著,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腹部外科手术的方法、经验和窍门。《腹部外科手术技巧(第3版)》共33章,包括器械使用、体位选择、手术麻醉、切开、结扎止血、手术野展开、腹腔探查、巧用左手等基本技术,吻合、再手术、粘连剥离、淋巴结清扫、手术野净化、腹腔引流、腹壁造口、副损伤处理、急诊手术、肥胖和特殊病人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技术和技巧,并以图解方式详解了腹部各种较复杂手术的分步操作,还详细介绍了腹腔镜、内镜和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腹部外科手术技巧(第3版)》的特点是内容新颖、阐述简明、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很多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对外科医生,特别是中青年普通外科医生学习手术技巧、提高手术技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亦可供医院和医学院校作为培训外科医生的教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