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
作者:张春华 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0
页数:279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09738801
ISBN-10:750973880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网络舆情
第一节 网络社会理论的脉络
一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二 “第三次浪潮”的冲击
三 “信息社会”的诞生
四 “网络社会”的崛起
第二节 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议题
一 议程设置
二 “沉默的螺旋”
三 “蝴蝶效应”
第三节 网络社会与网络舆情
一 互联网的社会学意义
二 网络社会的结构特征
三 网络舆情的社会学反思
第二章 网络舆情的建构背景
第一节 多样的网络文化
一 网络社会的文化特质
二 网络文化的互动
三 网络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复杂的网络社会
一 网络社会中的生活场景
二 网络社会结构的群体化与阶层化
三 丰富的网络互动工具
第三节 网络政治的图像
一 网络政治: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二 网络政治的新动态
三 网络政治图景
第四节 模糊的网络边界
一 网络边界:分离的“孤岛”还是扁平的世界
二 网络边界的“瓦解”
三 “世界是平的”
第三章 网络舆情的结构与过程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发生模式
一 网络舆情的发生要素
二 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动态过程
一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解释
二 网络舆情的动态结构与关系
三 网络舆情的关键节点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多向延伸
一 网络舆情对现实的回应
二 网络与现实的互动
三 网络舆情的结果性反思
第四章 网络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评价
第一节 网络社会风险
一 网络风险的社会学解释
二 网络舆情风险
第二节 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网络舆情的主要问题
二 网络舆情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及问题
三 网络舆情的文化动力
四 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
第三节 网络舆情评估
一 网络舆情社会影响评价
二 网络舆情动态监测评估
三 网络舆情研判
第五章 网络舆情建设
第一节 网络舆情建设的基础
一 文化动力:网络舆情建设的目的性基础
二 社会秩序:网络舆情建设的合理性基础
三 国家政治:网络舆情建设的必要性基础
第二节 网络舆情建设的优势视角和善治理念
一 网络舆情建设及其背景
二 优势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建设
三 网络舆情建设的善治理念
第三节 网络舆情建设实践及其策略
一 网络舆情建设的实践格局
二 网络舆情建设的关键领域
三 政府印象管理:网络舆情建设的新命题
四 网络舆情建设的政策思考
结语 探索“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体系
第一节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提出
第二节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想象”及其研究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取向及其创新路径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话语分析方法及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张春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社会舆情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社会舆情研究。参与编撰《大城市卫星城研究》、《流动务工人口城市融入——评估·干预·反思》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的发生模式及介入机制研究”。发表《网络舆情特征及其管理取向创新》《网络舆情社会学的“想象”及其建构》《“网络话语”及其分析方法》《陕西省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0-2012系列招生)等相关成果。
《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在视域融合的研究理念下,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对网络舆情进行了深入解读。《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勾勒了网络社会的全新图景,系统阐释了网络舆情的结构性特征和动态发展过程,揭示了网络舆情存在的脆弱性和风险,并提出了网络舆情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路径。全书贯穿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的关怀,对建立网络舆情良性运行机制的倡导。关于构建网络舆情社会学研究体系的设想,更体现出作者在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社会学本土化的建设性探索。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