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
作者:朱煜 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1
页数:409
定价:78.00 元
ISBN-13:9787509738535
ISBN-10:7509738539
去豆瓣看看 绪论
一 研究动机
二 概念界定
三 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江苏民众教育馆概况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历史轨迹
一 兴起的原因
二 产生与发展轨迹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组织人事
一 内部组织及其演变
二 人员的构成与素质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的运行机制
一 内部管理与工作机制
二 “标准工作”的出台
三 基本施教区、推广区与辅导区
第二章 着力改良民众文化
第一节 推动识字运动
一 举办识字教育
二 转向强迫识字
三 与识字运动各方的关系
第二节 参与私塾改良运动
一 私塾改良运动的兴起
二 建立私塾改良的辅导机构
三 私塾改良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倡导风俗改良
一 提倡国历及新年易俗
二 设置作息钟:时间观念的教育
三 反对迎神赛会,进行科学教育
四 劝导放足
五 其他改良风俗活动
第四节 改良民众文化的特点
一 基础性
二 教育性
第三章 致力改善民众生计
第一节 开展生计调查
一 城市调查:在党政机关协助下开展
二 乡村调查:在合作、互利中进行
第二节 实施生计指导
一 从事生计宣传
二 提供小本贷款
三 进行职业训练与农事指导
四 进行合作指导
第三节 个案分析:无锡南门民众教育馆之人力车合作社
一 发起动机
二 成立经过
三 社务管理
四 业务经营
第四节 改善民众生计的特点
一 应急性
二 指导性
第四章 努力塑造公民观念
第五章 江苏民众教育馆社会改造的实效分析
余论 江苏民众教育馆社会改造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朱煜,1963年生,江苏扬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史、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10余项。代表性著作有:《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材学概论》《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等。在《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月刊》《历史教育》《清华历史教学》《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江苏省及扬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民众教育馆与基层社会现代改造(1928-1937):以江苏为中心》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江苏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现代化改造活动。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方主导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民众教育馆在改良民众文化、改善民众生计、塑造公民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抗战之前,政府的权力所能达到的边界止于县级,对县以下的控制只能通过民间力量间接实现;然而江苏民众教育馆模式表明,在政府基层力量捉襟见肘的环境下,民众教育馆以其“权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管理“缺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