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明史史料学概说
  一 私修与官修的纪传体明史
  二 各种类型的编年体明史
  三 《明史纪事本末》及其他
  四 起居注、邸报、邸抄
  五 《明实录》
  六 《大明会典》及同类书
  七 经世文编及同类书
  八 地理志书
  九 人物传记
  十 野史笔记
  第二讲 “以重典驭臣下”:太祖高皇帝与胡蓝党案
  一 “士大夫朝簪绂而暮累囚”
  二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胡惟庸党案
  三 李善长的灭门之祸
  四 皇权与将权的矛盾:蓝玉党案
  五 太祖高皇帝的“免死铁券”
  第三讲 建文帝“削藩”与燕王“靖难”
  一 “封建的第四次反动”
  二 封建的祸患:燕王靖难之变
  三 建文帝下落之谜
  四 “诛十族”与“瓜蔓抄”
  第四讲 国家对户口和耕地的调查与控制:黄册与鱼鳞图册
  一 从户帖到黄册
  二 地籍的攒造:鱼鳞图册
  三 关于明初耕地面积统计的谬误:由黄册引申出来的问题
  第五讲 赋税徭役及其变革:兼论江南官田与重赋
  一 税粮与徭役
  二 赋役的货币化改革
  三 一条鞭法的推广
  四 聚讼纷纭的江南官田与重赋
  第六讲 海禁朝贡走私倭寇
  一 海禁政策与朝贡体系
  二 日本的朝贡关系与宁波争贡事件
  三 “嘉靖大倭寇”的真相
  四 所谓“倭寇王”王直
  第七讲 晚明中国的“全球化”贸易: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
  一 葡萄牙与澳门贸易的黄金时代
  二 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
  三 西班牙与“马尼拉大帆船”
  四 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人中国
  第八讲 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一 近世江南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二 江南市镇的繁荣
  三 丝绸业市镇的分布及其特色
  四 棉纺织业与棉布业市镇
  第九讲 辉煌的无奈:《石匮书》文苑传与儒林传解读
  一 “卑视一世”的李梦阳
  二 康海的名士风度
  三 唐寅、祝允明与文徵明
  四 徐渭的幕僚生涯
  五 陈献章与王守仁
  六 王门后学:王畿、王艮与李贽
  第十讲 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一 转折年代的铁腕人物:徐阶、高拱与张居正
  二 张居正与万历新政
  三 “不加赋而上用足”:财政经济改革
  四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张居正的悲剧
  第十一讲 十六世纪末的东北亚: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一 丰臣秀吉的“大东亚构想”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 明神宗的决策:东征御倭援朝
  三 关于“封贡”之议
  四 战端再起和它的戏剧性结局
  第十二讲 东林书院:质疑旧说追究真相
  一 “虚和闲止,不关世事”:东林书院的实态分析
  二 顾宪成与李三才:东秫书院如何成为“东林党”
  三 东林非党论
  第十三讲 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一 耶稣会士的东来:利玛窦的前辈
  二 利玛窦神父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三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四 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第十四讲 魏忠贤阉党专政的时代
  一 市井无赖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二 阉党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三 “六君子之狱”与“七君子之狱”
  四 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
  五 朱由检: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第十五讲 安内与攘外的两难选择
  一 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
  三 杨嗣昌:“必先安内方可攘外”
  三 “灭寇雪耻”成泡影
  四 陈新甲:秘密议和的替罪羊
  五 王朝的末路:出征、南迁、勤王
  第十六讲 钱谦益:文人从政的悲剧
  一 从吴晗的《“社会贤达”钱牧斋》谈起
  二 党争延续与钱谦益“革职听勘”
  三 “丁丑之狱”与温体仁的垮台
  四 钱谦益与马士英、阮大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