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附辅学光盘)
作者:作曲技 著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040253566
ISBN-10:7040253569
去豆瓣看看 章 音乐作品的材料与结构
节 旋律、节奏的概念及意义
一、旋律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节奏的作用
第二节 三种思维——音高组织的形成规律
一、音阶思维
二、音程思维
三、音列思维
第三节 音乐作品的材料及其变形思维
一、主题的意义
二、主题材料的基本展开手法
第四节 音乐结构分析的基础知识
一、曲式结构分析的构成原则
二、音乐作品小的陈述单位——部曲式
第二章 音乐作品中的横向线形分析
节 二声部对比复调的规范与要点
一、纵向和声音程的运用
二、对比的技术要素
三、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之一
四、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之二
第二节 二声部模仿复调的规范与要点
一、局部模仿、卡农式模仿、严格模仿
二、变化模仿
三、二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形式
第三节 三声部的复调形式
一、三声部对比复凋
二、三声部模仿复调
第三章 音乐作品中的纵向和声分析
节 和弦及四部和声的基本规则
一、三和弦
二、七和弦以及其他高叠和弦
三、大、小调式中的和弦及其和弦功能
四、关于四部和声
五、和弦的连接法
六、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不良进行”
第二节 原位正三和弦的和声配置与和弦外音
一、分析旋律
二、选配和弦
三、完成低音
四、填写内声部
五、和弦外音
第三节 音乐织体
一、音乐织体的构成及形态特征
二、和声层常见的织体形态
三、关于低音声部
第四节 和声语汇
一、和声基本语汇
二、终止语汇
三、属七和弦的应用
四、经过四六和弦与辅助四六和弦
五、副三和弦对基本语汇的扩充
六、和声语汇与音乐结构的关系
第四章 音乐作品中的三部性结构原则
节 再现——三部性的结构模式及相关曲式
一、再现——三部性结构的重要意义
二、单三部曲式
三、复三部曲式
四、单二部曲式
第二节 回旋曲式
一、基本概念
二、实例分析
三、回旋曲式的分析要点
四、回旋曲式、复三部曲式的辨异
第五章 乐器的基本知识与性能
节 弦乐器
一、弦乐器的记谱、定弦与音域
二、各弦音色及力度特性
三、弦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二节 木管乐器
一、木管乐器的记谱、音域、各音区音色及力度特性
二、木管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三节 铜管乐器
一、铜管乐器的记谱、音域、各音区音色及力度特性
二、铜管乐器的演奏技术
第四节 打击乐器
一、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第五节 拨弦乐器及键盘乐器
一、竖琴
二、钢琴
三、钢片琴
第六章 线性写作的应用
节 认识复调的体裁
一、卡农曲与创意曲
二、赋格之——一赋格的主题及呈示部
三、赋格之二——赋格的中部、再现部及整体结构分析
第二节 线性写作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意义
一、复调音乐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二、复调音乐对音乐展开的意义
第七章 音乐作品中的调性关系
节 离调
一、概述
二、副属和弦
三、副下属和弦
第二节 转调
一、离调、转调、移调、换调
二、调性关系
三、共同和弦转调方法及分析
第三节 完整作品的调性布局
一、单一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二、单二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三、单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四、其他单曲式的调性布局
五、回旋曲式的调性布局
六、变奏曲式的调性布局
七、复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
八、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
九、附属结构的调性问题
第八章 音乐作品中的中、大型曲式结构
节 变奏曲式
一、基本概念
二、变奏曲式的种类
三、变奏曲式的分析要点
第二节 奏鸣曲式及其变体
一、基本概念
二、奏鸣曲式的各个部分
三、奏鸣曲式的变体
四、回旋奏鸣曲式
五、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的辨异
第三节 套曲结构
一、基本概念
二、器乐套曲
三、声乐套曲
第九章 总谱的构成与分析方法
节 管弦乐队的组织形式与总谱排列方式
一、管弦乐队中乐器的分类
二、管弦乐队的编制
三、管弦乐队的舞台排列位置及总谱排列格式
第二节 钢琴谱与总谱的关系以及移调乐器
一、钢琴谱与室内乐、管弦乐总谱的关系
二、管弦乐总谱中移调乐器与多种谱号的阅读
第三节 总谱中的多声部织体
一、主调音乐织体
二、主调音乐织体中的音型化因素
三、复调音乐织体
第四节 各种乐器组合的配器分析
一、弦乐器的配器分析
二、木管乐器与弦乐器结合的配器分析
三、多乐器组结合的配器分析
第十章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认知
节 音高体系的变革——三种音高思维的观念
一、音阶思维
二、音列思维
三、音程思维
第二节 调性形态的多样性
一、双调性与多调性
二、泛调性
第三节 非调性的音乐作品
一、十二音序列
二、音级集合
三、自由无调性
第十一章 综合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节 小型作品的分析
第二节 中、大型钢琴作品的分析
第三节 室内乐与乐队作品总谱的分析
一、室内乐编制的作品分析
二、管弦乐队的作品分析
后记
姚恒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学位,连续四年获英国政府奖学金,1990年获得该院作曲专业音乐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该院作曲专业位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8月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开设“作曲”、“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课并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主要音乐作品有室内乐《七重奏》、交响曲《升华》(七乐章)、管弦乐《虹》、大提琴与钢琴《阳关三叠》、《追忆》(为大提琴与7位演奏者而作)、六重奏《山曲》、弹拔乐合奏《一枝花》、钢琴组曲《琴韵拾遗》、双钢琴《双磬》等50余首(部)。
依照音乐历史中音乐风格发展的脉络进行技法归类,联系到风格与技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力求使学习者能够从音乐的谱面到听觉,去识别和记忆音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音乐风格和写作技法。本教材的写作特点是遵循技术理论相互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设置的:单一节奏和旋律、双重线条(复调)、三声部以上的声部运动(和声)、音乐的结构规律、配器知识、近现代音乐风格等方面层层剥离,逐渐明朗。《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作曲技术理论综合课程()》同传统技术理论教材相区别的是,改变了许多讲授方式、顺序,这是为了突出重点、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力争做到既节约了授课时间又加深了难点重点的学习。所以,教师应当首先领会课程内容安排的实际意义和授课方式目的所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