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
作者:胡群英 著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1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13006255
ISBN-10:7513006253
去豆瓣看看 序
导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一、必要的阐释:群体、社会与共同体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共同体
三、人类共同体生活源考
第二章 公共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话语
一、公共性与人的类本质
二、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三、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公共性问题与公共性话语
第三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范畴的哲学意蕴
一、公共性范畴的哲学内涵
二、公共性范畴的文化意蕴
三、公共性范畴的方法论意蕴
第四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实践本性
一、共同体公共性的主体条件
二、分工与协作:共同体公共性的内在根据
三、共同体公共性的空间条件
第五章 人的共同体公共性的一种现实形态
一、社会共同体与社会公共性
二、以社会为本位的公共性
三、以利益为导向的公共性
第六章 社会共同体公共性的结构分析
一、现实属性:共在性-平等性-公有性
二、价值属性:公正性-和谐性-共享性
三、实践属性:公理性-公益性-公责性
第七章 社会共同体的软公共性及其功能
一、“软公共性”:概念和问题
二、软公共性对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作用
三、软公共性的必要补充:公共权力的引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胡群英,江西高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公共哲学和社会哲学研究,撰有《论人的类存在的公共属性及公共条件》《当代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新理路及其理论自洽的问题》等论文二十余篇。与他人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等三部理论著作。
《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性建构》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存在方式的公共性考察,揭示公共性对于人的存在的一般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一种符合当代人类共在、共处需要的现代公共性理论框架,它对建构当代中国的共同体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