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黄昏:徘徊在近代门槛的中国社会
作者:陈连营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2.11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010112282
ISBN-10:7010112282
去豆瓣看看 开篇 傲慢的“英国佬”——由中英礼仪之争说开去
一、清政府的尴尬
二、西方的底气
上篇 帝国的困境——鸦片战争前中国面临的几个社会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迟缓与民生凋敝
(一)经济的缓慢发展
(二)民生问题的日渐严重
二、民族危机的出现与鸦片问题
(一)民族危机的出现
(二)鸦片问题的日渐严重
三、吏治腐败与国家统治能力的衰退
(一)吏治腐败问题的严重化
(二)封建财政制度的崩溃
(三)军备的全面废弛
四、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局面的加深
(一)社会矛盾的滋长
(兰)起义斗争不断
中篇 令人纠结的改革——嘉道时期统治政策的调整
一、嘉庆维新
(一)铲除和砷专权势力
(二)倡导务实之政
(三)政治维新难期
(四)腐败根深蒂固
二、整理钱粮亏空
(一)“徐徐办理”难为继
(二)亏空愈清愈多
三、整理旗务
(一)八旗生计问题的严重化
(二)整理旗务的具体措施
(三)解决旗人生计的根本出路
四、治河、理漕与海运之争
(一)治理黄河
(二)整理漕务
(三)河运与海运之争
五、矿业限制与禁止民人出关
(一)对矿业生产的限制
(二)限制民人出关
(三)矿禁、关禁与民生
六、文化专制政策的调整
(一)文字狱政策的停止
(二)严禁不经小说
(三)严禁天主教的蔓延
七、关于稳定与变革
下篇 士人的觉醒——嘉道时期文化思想界的变动
一、“汉宋之争”及其演进
(一)乾嘉汉学及其成就
(二)“汉、宋”之争局面的出现
(三)会通“汉、宋”学风的形成
附录一 略论刘墉——兼论清中期的政治人物
附录二 和砷发迹与清中期政治
主要参考书目
陈连营,男,1965年10月生,汉族,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现为故宫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先后发表《明末农民战争期间河南地主土寨初探》、《清代河南农业生产述论》、《略论嘉庆帝的用人思想》、《略论嘉庆帝的守成思想》、《关于清中期的吏治腐败问题》、《略论刘墉》、《和坤现象与清中期政治》等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康熙皇帝的治国艺术》、《戴名世与南山集案》、《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合作)、《和坤的权力之梦》、《纪晓岚的“风流”人生》、《宰相刘墉的一生》(合作)等著作十多种。目前研究兴趣:清代中期政治及学术文化史、宫廷史研究。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中,仅仅4000人的英国远征军,就横扫广大的中国沿海地区,迫使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发达的中华帝国竟然一步步开始滑向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在我们后人反思这一痛苦的历史经历时。总是震惊于大清帝国的腐败无能,大骂清政府的投降卖国,却往往忽视了中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