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
作者:沈义贞 著
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页数:366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65109515
ISBN-10:7565109517
去豆瓣看看 序导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再认识一、问题的提出二、“现实主义影片”辨析三、两种美学体系的分野四、两种美学体系的互渗上篇:世界各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第一章 欧美电影与现实主义一、“准备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二、好莱坞:类型其表,现实其里三、法国电影:所谓“第三种道路”四、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尝试五、英国电影:并未张扬的现实主义六、德国电影:哲学视野下的现实主义第二章 苏俄及东欧电影与现实主义一、苏俄电影: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二、东欧各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探索第三章 亚洲电影与现实主义一、日本电影:地区性或本土性二、韩国电影:民族情绪的记录三、印度电影:不仅只有歌舞四、伊朗电影:严峻语境中的另类表述五、东南亚电影:温馨伤感的“民族寓言”第四章 中国电影与现实主义一、内地电影:百年中国历史的写照二、台湾电影:寂寞中的坚守三、香港电影:穿行于纷繁类型之中的现实主义下篇: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构建中的几个问题第五章 传统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有效性一、真实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二、典型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上层建筑论”、“意识形态论”、“工具论”第六章 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征一、现实流动性的跟踪二、现实审美性的依归三、主体的独创性与内显性第七章 现实主义电影的观赏性一、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接受二、文学形态现实主义电影的观赏性三、转向影像,转向类型第八章 现实主义电影的大片策略一、“现实主义大片”的倡导二、“现实主义大片”的界定三、跨国想象: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影新趋势附录 经典现实主义电影个案分析战争片与现实主义——关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美学随想也致“曾健在的台湾电影”——以《无言的山丘》为例《包氏父子》与电影史建构中的缺失后记
沈义贞,男,1964年生,198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获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学”国家一级学科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戏剧影视广播类分委会特邀专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专著《影视批评学导论》、《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散文话语策略研究》等3部,主编、参编《中外电影名片导读》、《世界电影名篇探胜》、《20世纪中国文学史》、《江苏文化史论》等20余部,在《电影艺术》、《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影视理论、现当代文学学术论文50余篇。曾经主持教育部项目、江苏省政府项目等8项,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奖等奖项5项,并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曾多次担任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哲学社科奖、江苏省广播影视政府奖、江苏省电视家协会“金凤凰奖”、江苏省作家协会“紫金山文学奖”评委。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在探讨现实主义电影时没有从所谓技术、经济等视角切入,而始终坚持的是一种美学立场。本书的所有观点均或建立在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的解读之上。或建立在对一系列伪劣作品的批判之上,从而回避了一些论者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一些伪文本的分析之上的局限。《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基本概括了迄今为止中国观众所接触到的几乎全部中外优秀的现实主义影片,或许国外有些优秀的作品由于资料收集的困难有所遗漏。但就中国电影而言。所有优秀的影片基本呈现于此了。所以,在中国有许多知名度较高的影片。本书并未述及,这并非笔者的疏漏,而是不指及它们,本身就显示了论者对其的一种否定。本书以对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究贯穿始终,由“史”而“论”,虽然并没有系统地呈现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体系,但基本涉及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中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论证中尤其注重从文、史、哲、影视等宽广的视野探讨具体的问题。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