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韩国古典山水田园文学
作者:崔雄权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9
页数:402
定价:69.00 元
ISBN-13:9787516113219
ISBN-10:7516113212
去豆瓣看看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新罗末高丽初韩国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接受
第一节 有意栽花与无心插柳——陶渊明登陆韩国的历史文化机制
第二节 接受的先声:陶渊明形象在韩国的登陆
第二章 高丽中期——苏轼热及对陶渊明文学作品的接受
第一节 韩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和陶辞”与《潇湘八景》题画诗
第二节 似曾相识燕归来——李奎报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
第三节 金克己、陈澕、李齐贤、李谷与陶渊明
第三章 高丽末朝鲜朝初期对陶渊明作品的全面解读与阐发
第一节 儒学的盛行与朱熹热引发的效陶、拟陶诗文创作热潮
第二节 郑梦周与陶渊明
第三节 退与归:李穑与陶渊明
第四节 李崇仁与陶渊明
第五节 梅月堂金时习与陶渊明
第四章 朝鲜朝中期——慕陶、效陶的全面深入与升华
第一节 陶渊明文集在韩国刊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 陶渊明与儒学大师李滉、李珥
第三节 朝鲜朝中期山水田园文学与陶渊明
第五章 朝鲜朝末期——对陶渊明文学作品解读的衰弱
第一节 朝鲜朝后期作家群体的扩大与陶渊明形象的平民化
第二节 苦闷的象征与诗意的追求——朝鲜朝末期的“和陶辞”创作
第三节 赵秀三、李尚迪等的文学创作与陶渊明平淡诗风的影响
第六章 韩国古典文学中陶渊明形象的诗学内涵
第一节 魂系山水的精神对应:韩国古代文人笔下武陵桃源的符号化
第二节 纯美追求与隐喻象征:韩国古典文学中的菊、松、云意象
第三节 “归”字意象的韩国意味
第四节 无弦琴、葛巾漉酒及陶渊明与韩国文人间的生命体验传承
第七章 陶渊明与韩国山水田园文学的艺术创造
第一节 韩国山水田园文学作家的审美态度
第二节 韩国山水田园文学的基本艺术风格
第三节 “和陶诗”、“和陶辞”的“渊明式”与“朝鲜风”
参考文献
崔雄权(1952-),男,朝鲜族,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延边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获得亚非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日本一桥大学社会语言学部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国语国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韩国汉阳大学、忠北大学客座教授等。曾担任延边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等职。荣获过教育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课题。著有《十七世纪汉文小说(花梦集)校注》等多部著作,发表了《韩国古典汉文小说的文本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等论文五十余篇。
《陶渊明与韩国古典山水田园文学》以陶渊明在古代韩国被接受的历时性考察为纲,以陶渊明与古代韩国山水田园作家的横向比较为目,纲举目张。首先,主要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考据的方法,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阐述陶渊明文学作品在韩国的登陆、确立、深化与发展,以期全面、准确地了解陶渊明对韩国文人的影响;其次,主要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研究韩国古代文学中的陶渊明文学作品的文化美学内涵;最后,分析在陶渊明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古代韩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态度和艺术风格,意在概括、总结其审美特征,同时探求韩国文人接受陶渊明诗文作品的文学心理与文化机制。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