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中国书法风格史
前言导论第一节 汉字的实用性与书法的艺术性第二节 书法风格的基本构成因素一、特定的功用目的及其相应的格式二、工具与材料三、形式表现技巧四、个性气质与审美趣尚第三节 中国书法风格史的基本特征一、一大分界二、金石气与书卷气三、着意型与随意型第四节 关于本书的体例与学术研究的基本立场卷上 书体演变期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书体演变的依据与书体风格一、便捷与贯气二、新体--正体--古体三、手写体墨迹与刻铸铭文两大系统第二节 诸书体风格所依据的三大贯气形式一、内向贯气形式二、内向贯气向外向贯气的过渡形式三、外向贯气形式第三节 书体风格与个人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的关系第二章 篆书时代的书法风格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商至西周的书法风格一、泼辣浑朴的单节奏--殷商朱书、墨书二、打折扣的再现--商至西周早期金文三、平直劲挺,入骨三分--甲骨文四、自成风范--西周中晚期金文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书法风格一、科斗风神--春秋战国的手写体墨迹二、端庄雅丽--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一三、洒脫超逸--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二四、巧饰斑斓--春秋战国刻铸铭文书法风格之三五、隶体童颜--战国青川木牍的书法风格第四节 秦代的书法风格一、欲纵还敛的古隶风采--睡虎地秦简二、正襟危坐的天子风度--秦刻石小篆三、随意天成的意外之美--权量诏铭第三章 隶书时代的书法风格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以简帛为中心的手写体世界一、古意新法--西汉早期简帛隶书二、隶体典范--《定县汉简》与《武威仪礼简》三、破法生法的草隶世界四、章草风流--兼议张芝草书第三节 两汉刻铭隶书一、西汉刻铭隶书风格二、汉碑隶书风格大观第四节 汉篆的风格一、西汉篆书新格二、东汉碑刻篆书第五节 篆、隶别调一、铜镜铭文二、砖铭三、瓦当铭文第四章 草、行、真书形成期的书法风格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早期真书的体与趣一、质朴的钟繇体势二、吴碑真书的风格史意义第三节 草书的法度与情境一、章草规范--传吴皇象书《急就章》二、圓浑洒脱的《咸宁四年吕氏砖》三、神朗韵清的《乎复帖》第四节 魏晋简牍纸书的风格第五节 篆、隶的新境界一、大刀阔斧、雄强无二的《天发神谶碑》二、 《黄初残石》与《左棻墓志》三、砖文书风卷下 个性风格翻新期第五章 总论第一节 外向贯气形式的双重优越性与东晋以后的书风演进第二节 今体书的两大笔势系统一、两大笔势类型形成的历史的依据二、两大笔势类型的构成特征三、两大笔势系统第三节 魏晋以后士大夫文人书家对个性风格的自觉第四节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书法风格史的演进第六章 雅逸之韵致第一节 诗文、绘画新风与王书新体第二节 恬静坦然的大王气度一、王羲之其人及其书美境界二、王羲之的真书三、王羲之的行书四、王羲之的草书第三节 洒脱英迈的小王风采一、王献之的新贡献及其书美特色二、王献之的真书三、王献之的行、草书第四节 王氏家风与东晋南朝书风一、王氏家风评析二、过渡体--种系旧体--王系新体……第七章 绚丽多彩的北朝书风第八章 写经体说第九章 王法与唐风第十章 “尚意”书风的内涵与表现第十一章 复古与变古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峰巅的形成及其时代风采第十三章 碑学书风--传统书法的新生面第十四章 以“三合一”为标志的近现代书风后记一后记二
徐利明,1954年生,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述16部。书法,篆刻作品多次获全国展金奖。
《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中国书法风格史》是一部从书法美学研究的视角对中国书法风格的形成,演化及发展作史学研究的专著,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中国书法风格史》对历代书法文献、作品、书法观念、社会思潮、书法器材、风格形成诸要素与书家个案及书法风尚等方面作全面深入的考察,融合了作者数十年书法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感受。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