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第4辑):教育研究的三个视域
第一编
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解读
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的发展
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
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
论我国大学竞争的知识逻辑
论大学松散结合组织特性的知识根源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发展
大学文化冲突与中国知识人
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
九十年代以来大学合并的效益分析
高校合并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
潜在课程与高校思想教育
第二编
学校管理与发展
论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基于爱生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
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应注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管理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心理特点及其学校管理对策研究
论校本管理理论
爱生学校的校长应具有的素质
第三编
教育基本理论
论两大教育思潮的矛盾冲突及其边际与限度
基础教育应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基础
清理教育地基:对教育若干理念的重新认识
论教育学理论建构的科学主义倾向
从两个教育家的论争看教育研究的两大范式
试论人本主义的教育图景
论科学主义教育的方法论及其教育图景
两种教育思潮课程观评述
从两个“隐喻”看当今课程设计的基础
教育研究发展动态的方法论通视
对愉快教育本质的理解
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误区
在三个层面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于德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论世纪转换中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
论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师生莫成“壶”与“杯”
关于当前教学评价理论基础的反思
论反思——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论有效的教师培训
中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形象
教育的反向研究——日本教育病理研究概览
智力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后记
毛亚庆,196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_上生导师,教育学部分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三任,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全国校长培训研究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执行办公室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研究项日中方专家,国际刊物第一期合作编辑。曾在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2002年)和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做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省部科研奖励4项。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基本理论、学校管理改进与人力资源管理及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先后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一般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与发展项目、教育部校长领导力提升网络课程项目、北京市教育规划办研究项目、国家工商总局研究项目等20余项。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高等教育研究》等中外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校本培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大学合并与整合管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基于知识观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丁二知识的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等。
《中国中青年教育学者自选集(第4辑):教育研究的三个视域》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解读、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解读、论我国大学竞争的知识逻辑、论大学松散结合组织特性的知识根源、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大学文化冲突与中国知识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