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宪政的概念及意义
二、中华民国特色的宪政次序:从约法到宪法
三、本书的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南京政府宪政的起源
一、晚清、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的宪政
(一)宪政思想进入中国
(二)清末预备立宪
(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
二、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一)宪政思想的核心——三民主义
(二)宪政的形式——五权宪法
(三)实现宪政的次序——建国程序三阶段
(四)以党治国思想和国民会议主张
第二章 1931年国民会议与南京政府训政
一、国民会议通过训政时期约法
(一)国民党内关于国民会议的主张与分歧
(二)国民会议代表的选举与产生
(三)国民会议与训政时期约法的制定与通过
(四)从宪政的角度看国民会议
二、训政体制的确立与变化
(一)训政时期约法与党国体制
(二)战时高度集权与蒋介石个人独裁体制
附表
第三章 宪政准备与围绕宪政的纠葛和斗争
一、南京政府的宪政准备
(一)“五五宪草”的制定与公布
(二)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二、国民参政会与抗战时期的两次宪政运动
(一)国民参政会的设立与活动
(二)第一次宪政运动
(二)第二次宪政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主张
三、政协会议与时代潮流
(一)抗战结束后的政治局势与各方主张
(二)政协会议关于宪政问题的讨论
(三)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及其前后的斗争
第四章 南京政府行宪实践
一、制宪国大与1946年宪法
(一)国民党宣布单方面召开制宪国大
……
第五章 历史的反思:南京政府宪政的失败与昭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