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工艺学

1 绪论1
11 生物催化的基本概念1
111 生物催化与生物催化工艺学1
112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3
113 生物催化研究的重要意义7
12 生物催化的主要内容8
121 生物催化的主要方式8
122 生物催化反应的特点9
123 生物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2
124 生物催化的应用12
13 生物催化发展趋势15
131 生物催化的研究动态15
132 生物催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18
133 我国生物催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20
参考文献23
基 础 篇
2 微生物学基础27
21 生物催化剂与微生物27
211 生物催化剂27
212 微生物是生物催化剂的宝库27
22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27
221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27
222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9
223 常用的工业微生物30
23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4
23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34
232 核糖体36
233 生物膜与蛋白质的运输37
24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8
24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8
24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表达41
243 微生物的变异41
25 代谢工程与微生物代谢的调控42
251 微生物代谢调控的基本特点42
252 酶活性的调控43
253 酶合成的调控46
254 微生物代谢调控的模式50
255 代谢的人工调控53
256 代谢工程55
26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56
261 微生物的营养56
262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59
263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60
264 极端环境与极端微生物61
参考文献63
3 应用酶学基础65
31 酶的基本概念65
311 酶是生物催化剂65
312 酶的化学本质68
313 酶的分类和命名69
32 酶的结构与功能72
321 酶蛋白的结构72
322 酶的活性中心77
323 酶催化反应机制78
33 酶动力学和抑制作用84
331 单底物酶催化反应动力学85
332 多底物酶催化反应动力学91
333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93
334 酶的抑制95
34 生物催化用酶98
341 对酶的认识98
342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优点99
343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缺点101
参考文献102
4 手性化学基础103
41 手性概念的提出103
42 手性的意义105
421 对映体的不同作用行为105
422 单一对映体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意义106
43 有机分子的三维结构与手性106
431 异构体106
432 立体异构108
433 手性与光学活性112
434 手性与不对称性115
44 构型的联系和测定117
441 构型的联系117
442 构型的测定119
45 对映体组成的测定122
451 比旋光度的测量122
452 对映体过量123
453 手性色谱法123
454 核磁共振光谱(NMR)法124
46 生物催化的手性化学125
461 生物催化反应的选择性125
462 对映选择率E126
参考文献128
5 生物有机化学与生物催化129
51 概述129
511 生物有机化学的发展129
512 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131
52 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学132
521 生物有机化学中的立体效应133
522 生物体内发生的基本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35
53 生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137
531 生物催化反应与有机化学合成137
532 生物催化的水解反应138
533 生物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140
534 生物催化的缩合反应141
535 生物催化的加成反应142
536 生物催化的卤化和脱卤反应143
537 生物催化的胺化反应143
538 生物催化的酯化反应144
539 生物催化的降解反应144
参考文献145
6 生物催化剂的来源与筛选146
61 概述146
611 生物催化剂的概念146
612 生物催化剂来源与多样性146
613 生物催化剂的寻找和发现149
62 微生物酶筛选的策略150
621 常规生物催化剂筛选的一般策略150
622 从极端微生物中筛选极端酶的策略156
623 未培养生物催化剂的发现策略158
63 微生物和酶的一般筛选方法159
631 从自然界发现产酶微生物159
632 生物催化剂的高效筛选163
64 优良菌种选育166
641 自然选育167
642 诱变选育167
65 从生境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筛选酶的方法171
651 从土壤和水样中提取DNA 171
652 土壤微生物DNA文库的构建172
参考文献173
7 生物催化剂的修饰与改造175
71 生物催化剂的化学修饰176
711 酶蛋白修饰的目的177
712 酶蛋白修饰的方法177
713 酶蛋白修饰的局限性180
72 生物催化剂的有理设计改造181
721 生物催化剂的有理设计工具与方法181
722 有理设计应用的成功例子183
723 有理设计的局限性与展望185
73 生物催化剂的定向进化185
731 酶的定向进化的产生及定义185
732 定向进化方法188
733 定向进化应用的成功例子192
734 定向进化的发展概况196
74 目的物的检验方法:筛选和选择197
741 筛选198
742 选择199
75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研究概况与展望200
751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研究概况200
752 生物催化剂的组合改造201
753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展望201
参考文献203
8 生物催化剂的发酵生产205
81 微生物产酶菌种205
811 对产酶微生物菌种的要求205
812 常用的产酶微生物206
813 产酶菌种的保藏207
814 产酶菌种的退化208
82 产酶培养基209
821 微生物发酵与产酶原料210
822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213
83 种子培养与发酵产酶218
831 产酶发酵工艺流程218
832 产酶发酵方法218
833 种子扩大培养219
834 无菌操作的接种技术220
84 微生物生长与发酵产酶动力学221
84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221
842 发酵产酶的模式222
843 细胞生长动力学223
844 产酶动力学223
85 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224
851 温度224
852 pH值225
853 溶解氧(供氧)225
854 搅拌226
855 泡沫226
856 湿度226
86 发酵染菌和防治227
861 杂菌污染的途径227
862 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止措施227
863 噬菌体的危害和防止措施228
87 工业用生物催化剂与酶制剂229
871 工业用生物催化剂的要求229
872 商品酶的剂型229
参考文献230
9 酶的纯化与表征231
91 酶或蛋白质的分析与检测232
911 纯度的标准232
912 酶活的测定232
913 蛋白质的测定232
914 蛋白质的化学分析234
92 酶的分离和纯化235
921 分离纯化概述235
922 酶的提取236
923 分离纯化方法240
924 结晶253
925 选择性变性纯化254
93 酶的稳定性254
931 纯化过程中的稳定性254
932 酶的保存255
933 酶的修饰对稳定性的作用256
94 分离纯化过程设计策略257
941 材料的选择257
942 预处理257
943 酶性质的初步研究258
944 制定酶的纯化步骤258
945 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评价260
参考文献260
10 非水相生物催化262
101 引言262
102 典型的生物催化介质系统265
1021 单一的水或缓冲溶液系统265
1022 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266
1023 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266
1024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乳液或微乳液系统267
1025 微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268
1026 超临界流体系统268
1027 离子液体介质系统269
1028 无溶剂或少溶剂反应系统270
103 非水溶剂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270
1031 非水溶剂对酶选择性的影响271
1032 非水溶剂对酶稳定性的影响271
1033 非水溶剂的选择原则272
104 水活度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273
1041 酶的柔性与“必需水”273
1042 水活度与酶的活性274
1043 水活度缓冲体系275
105 添加剂对非水相生物催化反应的影响276
1051 无机盐类添加剂276
1052 有机助溶剂277
1053 多醇类添加剂277
1054 表面活性剂277
106 非水介质中酶的活化方法279
1061 有机溶剂中酶的活力为何不如水相中高279
1062 如何提高有机相酶的催化活力281
107 非水相生物催化的主要特征283
1071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活性283
1072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283
1073 溶剂对酶选择性的调控作用284
1074 非水相酶催化的其他特征285
108 非水相生物催化的典型反应286
1081 酯合成反应287
1082 酰胺化反应292
1083 多肽合成反应293
1084 氧化还原反应294
参考文献296
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299
1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概述299
11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定义299
111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研究历史与发展300
111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优缺点301
11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制备方法302
112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原则302
1122 固定化方法303
1123 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310
11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性质311
113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特征参数311
1132 固定化后催化活性的变化312
1133 固定化对生物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312
1134 固定化对生物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314
114 评价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指标及其测定317
114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活力及其测定317
1142 偶联率及相对活力的测定318
114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半衰期318
1144 单位产品的生物催化剂消耗318
115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应用319
115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应用319
115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应用的几个例子319
116 固定化技术研究新进展321
1161 共固定化技术321
1162 酶的定向固定化技术322
1163 交联酶晶体323
1164 脂质体包埋325
参
11 生物催化的基本概念1
111 生物催化与生物催化工艺学1
112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3
113 生物催化研究的重要意义7
12 生物催化的主要内容8
121 生物催化的主要方式8
122 生物催化反应的特点9
123 生物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2
124 生物催化的应用12
13 生物催化发展趋势15
131 生物催化的研究动态15
132 生物催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18
133 我国生物催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20
参考文献23
基 础 篇
2 微生物学基础27
21 生物催化剂与微生物27
211 生物催化剂27
212 微生物是生物催化剂的宝库27
22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27
221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27
222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9
223 常用的工业微生物30
23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4
23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34
232 核糖体36
233 生物膜与蛋白质的运输37
24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8
24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38
24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表达41
243 微生物的变异41
25 代谢工程与微生物代谢的调控42
251 微生物代谢调控的基本特点42
252 酶活性的调控43
253 酶合成的调控46
254 微生物代谢调控的模式50
255 代谢的人工调控53
256 代谢工程55
26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56
261 微生物的营养56
262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59
263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60
264 极端环境与极端微生物61
参考文献63
3 应用酶学基础65
31 酶的基本概念65
311 酶是生物催化剂65
312 酶的化学本质68
313 酶的分类和命名69
32 酶的结构与功能72
321 酶蛋白的结构72
322 酶的活性中心77
323 酶催化反应机制78
33 酶动力学和抑制作用84
331 单底物酶催化反应动力学85
332 多底物酶催化反应动力学91
333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93
334 酶的抑制95
34 生物催化用酶98
341 对酶的认识98
342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优点99
343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缺点101
参考文献102
4 手性化学基础103
41 手性概念的提出103
42 手性的意义105
421 对映体的不同作用行为105
422 单一对映体手性化合物的重要意义106
43 有机分子的三维结构与手性106
431 异构体106
432 立体异构108
433 手性与光学活性112
434 手性与不对称性115
44 构型的联系和测定117
441 构型的联系117
442 构型的测定119
45 对映体组成的测定122
451 比旋光度的测量122
452 对映体过量123
453 手性色谱法123
454 核磁共振光谱(NMR)法124
46 生物催化的手性化学125
461 生物催化反应的选择性125
462 对映选择率E126
参考文献128
5 生物有机化学与生物催化129
51 概述129
511 生物有机化学的发展129
512 生物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131
52 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学132
521 生物有机化学中的立体效应133
522 生物体内发生的基本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35
53 生物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137
531 生物催化反应与有机化学合成137
532 生物催化的水解反应138
533 生物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140
534 生物催化的缩合反应141
535 生物催化的加成反应142
536 生物催化的卤化和脱卤反应143
537 生物催化的胺化反应143
538 生物催化的酯化反应144
539 生物催化的降解反应144
参考文献145
6 生物催化剂的来源与筛选146
61 概述146
611 生物催化剂的概念146
612 生物催化剂来源与多样性146
613 生物催化剂的寻找和发现149
62 微生物酶筛选的策略150
621 常规生物催化剂筛选的一般策略150
622 从极端微生物中筛选极端酶的策略156
623 未培养生物催化剂的发现策略158
63 微生物和酶的一般筛选方法159
631 从自然界发现产酶微生物159
632 生物催化剂的高效筛选163
64 优良菌种选育166
641 自然选育167
642 诱变选育167
65 从生境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筛选酶的方法171
651 从土壤和水样中提取DNA 171
652 土壤微生物DNA文库的构建172
参考文献173
7 生物催化剂的修饰与改造175
71 生物催化剂的化学修饰176
711 酶蛋白修饰的目的177
712 酶蛋白修饰的方法177
713 酶蛋白修饰的局限性180
72 生物催化剂的有理设计改造181
721 生物催化剂的有理设计工具与方法181
722 有理设计应用的成功例子183
723 有理设计的局限性与展望185
73 生物催化剂的定向进化185
731 酶的定向进化的产生及定义185
732 定向进化方法188
733 定向进化应用的成功例子192
734 定向进化的发展概况196
74 目的物的检验方法:筛选和选择197
741 筛选198
742 选择199
75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研究概况与展望200
751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研究概况200
752 生物催化剂的组合改造201
753 生物催化剂改造的展望201
参考文献203
8 生物催化剂的发酵生产205
81 微生物产酶菌种205
811 对产酶微生物菌种的要求205
812 常用的产酶微生物206
813 产酶菌种的保藏207
814 产酶菌种的退化208
82 产酶培养基209
821 微生物发酵与产酶原料210
822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213
83 种子培养与发酵产酶218
831 产酶发酵工艺流程218
832 产酶发酵方法218
833 种子扩大培养219
834 无菌操作的接种技术220
84 微生物生长与发酵产酶动力学221
84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221
842 发酵产酶的模式222
843 细胞生长动力学223
844 产酶动力学223
85 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224
851 温度224
852 pH值225
853 溶解氧(供氧)225
854 搅拌226
855 泡沫226
856 湿度226
86 发酵染菌和防治227
861 杂菌污染的途径227
862 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止措施227
863 噬菌体的危害和防止措施228
87 工业用生物催化剂与酶制剂229
871 工业用生物催化剂的要求229
872 商品酶的剂型229
参考文献230
9 酶的纯化与表征231
91 酶或蛋白质的分析与检测232
911 纯度的标准232
912 酶活的测定232
913 蛋白质的测定232
914 蛋白质的化学分析234
92 酶的分离和纯化235
921 分离纯化概述235
922 酶的提取236
923 分离纯化方法240
924 结晶253
925 选择性变性纯化254
93 酶的稳定性254
931 纯化过程中的稳定性254
932 酶的保存255
933 酶的修饰对稳定性的作用256
94 分离纯化过程设计策略257
941 材料的选择257
942 预处理257
943 酶性质的初步研究258
944 制定酶的纯化步骤258
945 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评价260
参考文献260
10 非水相生物催化262
101 引言262
102 典型的生物催化介质系统265
1021 单一的水或缓冲溶液系统265
1022 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266
1023 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266
1024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乳液或微乳液系统267
1025 微水有机溶剂单相系统268
1026 超临界流体系统268
1027 离子液体介质系统269
1028 无溶剂或少溶剂反应系统270
103 非水溶剂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270
1031 非水溶剂对酶选择性的影响271
1032 非水溶剂对酶稳定性的影响271
1033 非水溶剂的选择原则272
104 水活度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273
1041 酶的柔性与“必需水”273
1042 水活度与酶的活性274
1043 水活度缓冲体系275
105 添加剂对非水相生物催化反应的影响276
1051 无机盐类添加剂276
1052 有机助溶剂277
1053 多醇类添加剂277
1054 表面活性剂277
106 非水介质中酶的活化方法279
1061 有机溶剂中酶的活力为何不如水相中高279
1062 如何提高有机相酶的催化活力281
107 非水相生物催化的主要特征283
1071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催化活性283
1072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283
1073 溶剂对酶选择性的调控作用284
1074 非水相酶催化的其他特征285
108 非水相生物催化的典型反应286
1081 酯合成反应287
1082 酰胺化反应292
1083 多肽合成反应293
1084 氧化还原反应294
参考文献296
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299
1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概述299
11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定义299
111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研究历史与发展300
111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优缺点301
11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制备方法302
112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原则302
1122 固定化方法303
1123 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310
11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性质311
113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特征参数311
1132 固定化后催化活性的变化312
1133 固定化对生物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312
1134 固定化对生物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314
114 评价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指标及其测定317
114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活力及其测定317
1142 偶联率及相对活力的测定318
1143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半衰期318
1144 单位产品的生物催化剂消耗318
115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应用319
115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应用319
115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应用的几个例子319
116 固定化技术研究新进展321
1161 共固定化技术321
1162 酶的定向固定化技术322
1163 交联酶晶体323
1164 脂质体包埋325
参
孙志浩,江苏无锡人,1941年9月生。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工学专业,1965-1986年先后从事酒精发酵、丙酮丁醇发酵生产等技术管理工作。1986年至今先后在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无锡轻工业大学(现江南大学)从事生物技术科研与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微生物、酶和生物催化研究。承担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并应用于生产,取得较好效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2004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4项。
本书内容包括3部分共22章。第1章绪论,介绍生物催化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与发展趋势。第一篇为基础篇,包括第2章至第12章,分别介绍生物催化的微生物学基础、应用酶学基础、手性化学基础、生物有机化学与生物催化、生物催化剂的来源与筛选、生物催化剂的修饰与改造、生物催化剂的发酵生产、酶的纯化与表征、非水相生物催化、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反应器,着重阐述生物催化基本知识与理论。第二篇为应用篇,包括第13章至第22章,分别以酶法制备L-氨基酸、酶法制备D-氨基酸、固定化细胞方法生产L-苹果酸与L(+)-酒石酸、生物催化法制备手性2-芳基丙酸、酶法生产L-肉碱、微生物酶法拆分制备D-泛解酸内酯、酶法生产光学活性拟除虫菊酯、脂肪酶非水相催化生产短链脂肪酸酯、酶法拆分手性环氧化物及邻位二醇、香草醛等生产实践为实例,详细阐述了生物催化工艺技术的过程及应用。
本书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结合典型生物催化产品的工艺实例,并介绍了许多有关生物催化前沿性的内容。主要可用作高校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学科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工、医药、食品、饲料、发酵等行业以及其他有关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企业生产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结合典型生物催化产品的工艺实例,并介绍了许多有关生物催化前沿性的内容。主要可用作高校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学科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工、医药、食品、饲料、发酵等行业以及其他有关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企业生产人员阅读参考。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