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

导言
第一章 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
一 自由经济和跨国资本互动
二 开放战略与政治权利运作
三 电子时代与全球媒介传播
四 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输出
五 话语霸权与多元民族认同
第二章 美国电影产业: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历史
一 好莱坞的历史和现状
二 美国电影的经济学透视
三 美国与法国:电影贸易战争
四 电影征战:大举入侵世界各地
第三章 好莱坞:电影的配方制作
一 电影制片制度与配方式生产
二 好莱坞类型征配方谱系
三 "新好莱坞":超越与回归
四 成功的秘诀:经典编码种种
第四章 美国广播电视产业:全球化的产业取向
一 诞生、现状及其全球化背景
二 新媒介技术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
三 美国广电产业的市场重构
四 美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全球蔓延
五 最新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美国流行音乐产业:产业的运作模式
一 媒介与传播:从录音、广播到影视
二 流行与消费:日常生活的复调美学
三 生产与市场:从唱片公司到"公告牌
四 偶像与崇拜:从造星神话到歌谜圈
五 MTV:看得见的类像化音符
第六章 美国动漫产业:迪斯尼的奇迹
一 迪斯尼的发家史
二 萧条·开拓·复兴·兼并
三 从沃尔特到恩斯诺:现代管理模式的转换
四 销售文化的广告战略
第七章 美国出版产业:全方位海外扩张
一 美国书业的海外扩张
二 美国报业的海外扩张
三 美国期刊的海外扩张
第八章 文化产业压路机向中国驶来
一 美国潮的全球化,还是全球化的美国潮?
二 美国的抢滩与中国的应对
三 中国文化产业向何处去?
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
一 自由经济和跨国资本互动
二 开放战略与政治权利运作
三 电子时代与全球媒介传播
四 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输出
五 话语霸权与多元民族认同
第二章 美国电影产业: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历史
一 好莱坞的历史和现状
二 美国电影的经济学透视
三 美国与法国:电影贸易战争
四 电影征战:大举入侵世界各地
第三章 好莱坞:电影的配方制作
一 电影制片制度与配方式生产
二 好莱坞类型征配方谱系
三 "新好莱坞":超越与回归
四 成功的秘诀:经典编码种种
第四章 美国广播电视产业:全球化的产业取向
一 诞生、现状及其全球化背景
二 新媒介技术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
三 美国广电产业的市场重构
四 美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全球蔓延
五 最新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美国流行音乐产业:产业的运作模式
一 媒介与传播:从录音、广播到影视
二 流行与消费:日常生活的复调美学
三 生产与市场:从唱片公司到"公告牌
四 偶像与崇拜:从造星神话到歌谜圈
五 MTV:看得见的类像化音符
第六章 美国动漫产业:迪斯尼的奇迹
一 迪斯尼的发家史
二 萧条·开拓·复兴·兼并
三 从沃尔特到恩斯诺:现代管理模式的转换
四 销售文化的广告战略
第七章 美国出版产业:全方位海外扩张
一 美国书业的海外扩张
二 美国报业的海外扩张
三 美国期刊的海外扩张
第八章 文化产业压路机向中国驶来
一 美国潮的全球化,还是全球化的美国潮?
二 美国的抢滩与中国的应对
三 中国文化产业向何处去?
参考书目
后记
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
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元氏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年)、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2003年)。曾任《河北学刊》杂志社副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负责人。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求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当代电影》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有关国际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方面的学术论文50篇。著作有《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贸易概论》和《西方媒介产业概观》。主编七卷本《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丛书》和《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
学术会议
1、2002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主题演讲,并获得中国电影论坛优秀论文奖;
2、2003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演讲嘉宾;
3、2005年出席“首届国际创意产业论坛”;
4、2006年出席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题论坛”,演讲嘉宾及论坛主持;
5、2006年出席“文化创意空间国际论坛”并致词;
6、2006年出席“第七届国际传媒经济论坛”,演讲嘉宾
媒体专访
曾就中国影视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接受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文化报》、《新民周刊》、《南方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长篇专题采访。
1、2004年2月16日和3月1日,《中国文化报》长篇访谈;
2、2005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长篇专访;
3、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栏目专题访谈;
4、2006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导航”栏目专访;
5、2006年7月3日《现代教育报》长篇专访。
学科建设与教学
1、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演出服务等在内的国际文化贸易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一书,是国内这方面最早的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2005年文化部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设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李怀亮为基地负责人。基地的设立对国际文化贸易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2006年,经论证申请,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试办“国际文化贸易”本科专业;
4、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经济专业下设“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李怀亮担任导师。
社会影响
李怀亮的研究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较大的社会反响。2002年至2003年连续6次以整版或接近整版的篇幅在《文艺报》发表有关影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长篇论文,引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电影家协会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次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韩国文化交流财团作为学术代表邀请李怀亮教授赴韩国访问考察。
刘悦笛,男,1974年12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美学学会会员,大《美学》杂志主编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1993年保送本科中文系就读,199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2000年获得美学硕士学位
2000年保送继续攻读博士,2003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借调到中国文联《美术》杂志工作
2003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工作
主要著作:
1.刘悦笛:《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2万字(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2.刘悦笛:《艺术的绵延:“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和艺术》(插图版),即出,26万字
3.刘悦笛:《夜半歌声》(插图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15万字(孟繁华主编“场景文化丛书”之一)
4.王南湜、刘悦笛:《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市场社会下中国文化的走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7万字(天津“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5.李怀亮、刘悦笛主编:《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21万字(金元浦主编“当代文化产业论丛”之一)
6.参编:滕守尧主编《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南京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项目)
7.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市重点教材项目)
8.李心峰主编《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9.王强、包晓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
10.[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导读》之《鲍德里亚的思想谱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翻译:
1.《美学与全球化》(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
2.《乔姆斯基与全球化》(杰里?福克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3.《海德格尔、哈贝马斯与手机》(乔治?迈尔森,北京大学出版社,合译)
4.《哲学动态》“外刊学论”栏目翻译稿7篇
主要论文:
1.《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8000字
2.《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哲学动态》2005年第8期,8000字
3.《试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内在结构》,《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8000字,《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转载
4.《实践与生命的张力——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着眼》,《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8500字,《中国学术年鉴》摘要转载
5.《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11期转载
6.《“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从现象学解读马克思的经典美学文本》,《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0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0期转载
7.《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美学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之间——试论文学活动中的“复合间性”》《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8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转载
9.《从现代汉语反思文学理论的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00字
10.《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本体论》,《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艺术学”第三辑,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10000字
11.《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学》,《民族艺术》2004年第4期,10000字
12.《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美与时代》2005年第1期,6000字
13.《存在主义东渐与中国生命论美学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8000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转载
14.《美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8500字(第二作者)
15.《透视美国流行音乐产业》,《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00字
16.《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学刊》2002年第3期,8000字
17.《论文化全球化》,《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8000字
18.《交往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社会后果》,《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学术文摘卡?哲学》2003年第3期转载,8000字(第二作者)
19.《商业设计文化的美学批判》,《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8000字
20.《设计应融合“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美术观察》2004年第8期,3000字
21.《文化相对主义与东方美学建构》,《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9年第11期转载
22.《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伽达默尔现代解释学的艺术真理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3.《中国绘画审美的“时间意识”》,《东方丛刊》2000年第3期
24.《〈活着〉两种——从余华小说到张艺谋电影的审美嬗变》,《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5.《走向多元化的本土文学》,《鸭绿江》2000年第5期。
26.《文史古今的“视界融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27.《病树前头万木春——评“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史终结论”》,《美术》2002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1期转载
28.《巍巍三峡史诗拳拳爱国深情——记〈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创作座谈会》,《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2期转载
29.《从“伦理实体”到“酒神冲动”——黑格尔与尼采悲剧美学比较》,《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0.《东方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新世纪价值观——中日学者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重思“人文精神”》,《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第二作者),《学术文摘卡?哲学》2001年第1期转载
32.《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
33.《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6期。
34.《个人?交互性?社会》,《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增刊
35.《“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36.《分析美学在中国》,《中华读书报》2001年
37.《网络美育》,《天津日报》1999年7月14日
38.《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年鉴(2001)》,哲学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39.《2004:〈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报》2004年2月20日,1000字
40.《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一种文化经济学的透视》,《中国文化报》2004年7月30日,3500字
41.《美国文化产业透视》,《今日信息报》2004年8月21日,3000字
42.《综合的美感综合的创新》,《中国文化报》2004年10月26日
43.《后现代的一种视域:思想与文化的交锋》,《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9日,3000字
44.《大学:行走在人文“殿堂”和学习“公司”的夹缝》,《中华读书报》2005年9月21日,3000字
45.《大学理念:新旧两种版本》,《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4000字
46.《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文艺报》2005年9月22日,2000字
47.《师的“家”和他的“背景”——追忆王朝闻先生》,《艺术评论》2005年第3期,2500字
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元氏县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年)、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2003年)。曾任《河北学刊》杂志社副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负责人。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求是》、《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当代电影》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有关国际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方面的学术论文50篇。著作有《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贸易概论》和《西方媒介产业概观》。主编七卷本《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丛书》和《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
学术会议
1、2002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主题演讲,并获得中国电影论坛优秀论文奖;
2、2003年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演讲嘉宾;
3、2005年出席“首届国际创意产业论坛”;
4、2006年出席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题论坛”,演讲嘉宾及论坛主持;
5、2006年出席“文化创意空间国际论坛”并致词;
6、2006年出席“第七届国际传媒经济论坛”,演讲嘉宾
媒体专访
曾就中国影视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接受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文化报》、《新民周刊》、《南方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长篇专题采访。
1、2004年2月16日和3月1日,《中国文化报》长篇访谈;
2、2005年6月16日《中国教育报》长篇专访;
3、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栏目专题访谈;
4、2006年10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导航”栏目专访;
5、2006年7月3日《现代教育报》长篇专访。
学科建设与教学
1、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演出服务等在内的国际文化贸易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一书,是国内这方面最早的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2005年文化部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贸易研究所设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李怀亮为基地负责人。基地的设立对国际文化贸易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2006年,经论证申请,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试办“国际文化贸易”本科专业;
4、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经济专业下设“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李怀亮担任导师。
社会影响
李怀亮的研究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较大的社会反响。2002年至2003年连续6次以整版或接近整版的篇幅在《文艺报》发表有关影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长篇论文,引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电影家协会等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次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韩国文化交流财团作为学术代表邀请李怀亮教授赴韩国访问考察。
刘悦笛,男,1974年12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美学学会会员,大《美学》杂志主编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1993年保送本科中文系就读,199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2000年获得美学硕士学位
2000年保送继续攻读博士,2003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借调到中国文联《美术》杂志工作
2003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工作
主要著作:
1.刘悦笛:《生活美学:现代性批判与重构审美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2万字(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
2.刘悦笛:《艺术的绵延:“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和艺术》(插图版),即出,26万字
3.刘悦笛:《夜半歌声》(插图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15万字(孟繁华主编“场景文化丛书”之一)
4.王南湜、刘悦笛:《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市场社会下中国文化的走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7万字(天津“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5.李怀亮、刘悦笛主编:《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21万字(金元浦主编“当代文化产业论丛”之一)
6.参编:滕守尧主编《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南京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项目)
7.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北京市重点教材项目)
8.李心峰主编《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9.王强、包晓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昆仑出版社2004年版
10.[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鲍德里亚与千禧年?导读》之《鲍德里亚的思想谱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翻译:
1.《美学与全球化》(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
2.《乔姆斯基与全球化》(杰里?福克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3.《海德格尔、哈贝马斯与手机》(乔治?迈尔森,北京大学出版社,合译)
4.《哲学动态》“外刊学论”栏目翻译稿7篇
主要论文:
1.《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8000字
2.《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哲学动态》2005年第8期,8000字
3.《试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内在结构》,《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8000字,《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转载
4.《实践与生命的张力——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着眼》,《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8500字,《中国学术年鉴》摘要转载
5.《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11期转载
6.《“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从现象学解读马克思的经典美学文本》,《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0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0期转载
7.《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美学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之间——试论文学活动中的“复合间性”》《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8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转载
9.《从现代汉语反思文学理论的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00字
10.《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本体论》,《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艺术学”第三辑,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10000字
11.《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学》,《民族艺术》2004年第4期,10000字
12.《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美与时代》2005年第1期,6000字
13.《存在主义东渐与中国生命论美学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8000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转载
14.《美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8500字(第二作者)
15.《透视美国流行音乐产业》,《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00字
16.《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学刊》2002年第3期,8000字
17.《论文化全球化》,《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8000字
18.《交往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社会后果》,《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学术文摘卡?哲学》2003年第3期转载,8000字(第二作者)
19.《商业设计文化的美学批判》,《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8000字
20.《设计应融合“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美术观察》2004年第8期,3000字
21.《文化相对主义与东方美学建构》,《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9年第11期转载
22.《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伽达默尔现代解释学的艺术真理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3.《中国绘画审美的“时间意识”》,《东方丛刊》2000年第3期
24.《〈活着〉两种——从余华小说到张艺谋电影的审美嬗变》,《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5.《走向多元化的本土文学》,《鸭绿江》2000年第5期。
26.《文史古今的“视界融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27.《病树前头万木春——评“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史终结论”》,《美术》2002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1期转载
28.《巍巍三峡史诗拳拳爱国深情——记〈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创作座谈会》,《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2期转载
29.《从“伦理实体”到“酒神冲动”——黑格尔与尼采悲剧美学比较》,《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0.《东方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新世纪价值观——中日学者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重思“人文精神”》,《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第二作者),《学术文摘卡?哲学》2001年第1期转载
32.《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
33.《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6期。
34.《个人?交互性?社会》,《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增刊
35.《“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36.《分析美学在中国》,《中华读书报》2001年
37.《网络美育》,《天津日报》1999年7月14日
38.《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年鉴(2001)》,哲学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39.《2004:〈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报》2004年2月20日,1000字
40.《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一种文化经济学的透视》,《中国文化报》2004年7月30日,3500字
41.《美国文化产业透视》,《今日信息报》2004年8月21日,3000字
42.《综合的美感综合的创新》,《中国文化报》2004年10月26日
43.《后现代的一种视域:思想与文化的交锋》,《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9日,3000字
44.《大学:行走在人文“殿堂”和学习“公司”的夹缝》,《中华读书报》2005年9月21日,3000字
45.《大学理念:新旧两种版本》,《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4000字
46.《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文艺报》2005年9月22日,2000字
47.《师的“家”和他的“背景”——追忆王朝闻先生》,《艺术评论》2005年第3期,2500字
《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以文化产业门类为划分依据,对美国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流行音乐产业、动漫产业、出版产业等不同文化产业分别进行研究,资料充足,立论公允,对我们了解美国文化产业现状极具参考价值。同时,《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也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从加入WTO之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发,积极吸纳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借鉴他山之石,争取为我所用,对中国文化产业向何处去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