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中日学者对“洋风姑苏版”版画的研究综述
  二  “姑苏版”与“洋风姑苏版”
  上编  形式与内容
  第一章  “姑苏版”中的“洋风”画
  第一节  从《西洋剧场图》说起
  第二节  以《金阊三百六十行》为例
  第二章  洋风姑苏版作品的题材
  第一节  名胜纪游题材
  第二节  园林山水题材
  第三节  戏曲文学题材
  第四节  传统风俗题材
  第五节  室内场景人物题材
  第三章  洋风姑苏版巾的小型作品
  第四章  洋风姑苏版的风格特征
  第一节  洋风姑苏版的西洋特征
  一  透视、光影与排线在作品中的呈现
  二  根据西洋画法特征而作的分类
  第二节  洋风姑苏版的中国传统特征
  一  物象比较
  二  多视点叙事性的画面表达方法
  第五章  洋风姑苏版的创新意义与美学价值
  第一节  洋风姑苏版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创新意义
  第二节  洋风姑苏版的市民美学价值
  下编  相关问题
  第六章  洋风姑苏版的作者、创作时间与技艺分析
  第一节  “凯普菲尔(KAMPFER)版画”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洋风姑苏版的作者
  第三节  洋风姑苏版的创作时间
  第四节  洋风姑苏版技艺分析
  一  技艺特色
  二  起稿人和刻工的合作
  第七章  “洋风”的由来——明清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江南地区天主教艺术的流传
  第二节  木版的“改作”
  第三节  “洋风”在民间
  第四节  “洋风”在宫廷
  第五节  年希尧与《视学》
  第八章  苏州的刻版印书业与市民文化
  第一节  明清苏州的刻版印书业
  第二节  苏州的艺术品生产与销售
  一  苏州的手工艺品
  二  山塘与桃花坞
  第三节  苏州市民文化的兴起
  一  奢华的风气
  二  戏园生活
  三  苏州尚奇的“西洋风”
  第九章  洋风姑苏版的市场范围
  第一节  中国本土的市场需求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与中国版画在欧洲
  第三节  从《华夷变态》到《清朝探事》的日本
  一  华夷变态的插曲
  二  德川吉宗与中国地方志
  第四节  德川吉宗时代的“兰学”
  第五节  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对苏州的憧憬
  第六节  洋风姑苏版与日本“屏风”的关系
  第七节  日本幕府定制洋风姑苏版的可能性
  一  中日贸易中的绘画交流
  二  幕府预订洋风姑苏版的可能性
  三  吉宗好绘画
  四  外销画假设与画面细节
  第八节  关于“洋风姑苏版”收藏者的小疑问
  第十章  洋风姑苏版对口影响与消失原因
  第一节  洋风姑苏版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第二节  洋风姑苏版的消失原因
  第三节  洋风姑苏版所折射的18世纪中日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结论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洋风姑苏版相关大事年表
  附录三  洋风姑苏版作品一览
  附录四  清代江南行政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
  附录五  重点词语索引
  附录六  西方人名对照
  附录七  徐扬《盛世滋生(姑苏繁华)图》卷的真伪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