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基础丛书》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大环化学的诞生和发展
1.2 从配位化学到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
1.2.1 经典配位化学
1.2.2 经典配位化学的扩展
1.3 主-客体化学
1.3.1 主-客体化学概念的建立
1.3.2 主-客体化合物
1.3.3 主-客体化学的术语和分类
1.3.4 主-客体化合物的通俗名
1.4 超分子化学
1.4.1 超分子的定义
1.4.2 超分子的成键本质
1.4.3 超分子化学是广义的配位化学
1.5 超分子的基本功能
1.5.1 识别和互补
1.5.2 分子识别和分子信息
1.5.3 超分子与生命科学
参考文献
第2章 冠醚及其衍生物
2.1 冠醚
2.1 _1冠醚的发现及合成
2.1.2 冠醚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2.1.3 冠醚的结构
2.1.4 冠醚的配位性质
2.2 冠醚衍生物
2.2.1 荚醚(开链冠醚)
2.2.2 套索型冠醚(臂式冠醚)
2.2.3 手性冠醚
2.2.4 球醚
2.3 几种特殊的效应
2.3.1 从螯合效应到大环效应
2.3.2 模板效应
2.3.3 高稀度效应
2.3.4 预组织和互补
2.4 含氮大环
2.4.1 通性
2.4.2 含氮大环的合成
2.4.3 有代表性的氮环
2.5 穴醚
2.5.1 穴醚的合成与性质
2.5.2 大二环和大三环穴合物
2.5.3 穴合物活化小分子
2.6 大环与有机分子
2.6.1 冠醚对铵离子的键合
2.6.2 穴醚对铵离子的键合
2.6.3 二位受体
2.7 大环的若干应用
2.7.1 相转移催化和阴离子活化
2.7.2 碱金属化合物和电子合物
2.7.3 模拟细胞膜的传输
参考文献
第3章 包合物化学
3.1 环糊精
3.1.1 环糊精的结构
3.1.2 环糊精的性质
3.1.3 包合物结构及作用机理
3.1.4 环糊精与客体的配位
3.1.5 环糊精的制备及修饰
3.1.6 环糊精对酯酶的模拟和分子反应器
3.2 杯芳烃
3.2.1 基本概念
3.2.2 杯芳烃的合成
3.2.3 杯芳烃的构象
3.2.4 杯芳烃的性质
3.2.5 杯芳烃冠醚及其他杯芳烃大环
3.2.6 水溶性杯芳烃
3.2.7 萃取和相传输
3.3 环芳
3.3.1 简介
3.3.2 环芳的合成
3.3.3 以双苯亚氨基单元为基础的环芳
3.3.4 四硫富瓦烯环芳
3.3.5 溶剂效应
3.4 分子镊子
3.5 三维环芳
3.5.1 笼状环芳
3.5.2 穴芳
3.6 囚醚及半囚醚
3.6.1 定义及合成
3.6.2 囚醚合成的模板效应
3.6.3 囚合物与半囚合物
3.6.4 分子烧瓶——制备短寿命物种
3.7 富勒烯的超分子化学
3.7.1 结构和性质
3.7.2 富勒烯作为主体
3.7.3 富勒烯作为客体
参考文献
第4章 阴离子配位化学
4.1 概述
4.1.1 发展
4.1.2 阴离子和阳离子配位性质的差别
4.2 设计阴离子主体的一般概念
4.2.1 主体成键的特殊性
4.2.2 主体的预组织
4.2.3 主一客体互补
4.3 以多胺为基础的主体
4.3.1 从阳离子主体到阴离子主体
4.3.2 含氧阴离子的接受体
4.3.3 以形状和链长为基础的选择性
4.3.4 超配合物
4.4 以吡咯和胍为基础的受体
4.4.1 吡咯为基础的受体
4.4.2 胍正离子受体
4.5 有机金属受体
4.5.1 含金属茂的正离子受体
4.5.2 铁茂受体
4.5.3 光活性受体
4.6 中性受体
4.6.1 反冠醚
4.6.2 氢化物海绵
4.6.3 两性离子受体和氢键受体
参考文献
第5章 生命过程中的大环及其对生物的模拟
5.1 总论
5.1.1 生命过程中的大环和超分子
5.1.2 酶和金属酶的特征
5.1.3 四吡咯大环
5.2 光合作用的超分子特性
5.2.1 叶绿素的结构
5.2.2 光合作用的历程
5.2.3 锰催化水的氧化
5.3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5.3.1 血红素的性质
5.3.2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中Fe(Ⅱ)和双氧的成键模型
5.3.3 氧合过程
5.4 辅酶B12
5.4.1 辅酶B12和维生素B12的结构及生物功能
5.4.2 辅酶B12的模型
5.5 细胞色素P450
5.5.1 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和功能
5.5.2 金属卟啉作为P450的模型
……
第6章 超分子的自组装
第7章 超分子器件
第8章 若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