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
作者:段延萍 主编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4
页数:504
定价:62.00 元
ISBN-13:9787509125786
ISBN-10:750912578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脉学
第一节 论切脉独取寸口的原理
第二节 论切脉部位及阴阳属性
第三节 论尺寸太过不及的反常脉象
第四节 论脉的阴阳
第五节 论诊脉的轻重指法
第六节 论脉的阴阳虚实
第七节 论六气旺脉
第八节 论寸口脉平而死的原理
第九节 论脉之迟数与脏腑病
第十节 论一脏脉象的十种变态
第十一节 论歇止脉与脏气的关系
第十二节 论五脏脉绝的虚实误治
第十三节 论多种诊法合参的应用
第四节 论损至脉病证和治法
第五节 论四时正常和异常脉象
第十六节 论五脏病脉及主病
第十七节 论脉证相应相反与预后
第十八节 论三部脉法与脏腑经络的配属关系和主病
第十九节 论男女的正常和反常脉象
第二十节 论阴阳伏匿脉象及癫狂脉象鉴别
第二十一节论脉病与形病的关系
第二章 经络
第一节 论是动所生病的含义及与气血的关系
第二节 论经脉长度和流注
第三节 论阴阳各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
第四节 论十二经脉之数
第五节 论十五络脉
第六节 论奇经的含义和内容
第七节 论奇经八脉的循行和起止点
第八节 论奇经八脉的病证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论营卫的生成、功能和运行
第二节 论三焦的部位与功能
第三节 论心肺的部位及与营卫的关系
第四节 论肝肺浮沉
第五节 论五脏主声、色、臭、味、液、七神
第六节 论脏腑相合和五腑功能
第七节 论肾与命门
第八节 论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
第九节 论脏五腑六
第十节 论腑五脏六
第十一节 论鼻臭耳闻与内脏的关系
第十二节 论肝有两叶
第十三节 论人体脏腑的解剖与功能
第四节 论不进饮食七日而死的原理
第五节 论七冲门
第十六节 论八会穴
第十七节 论老少寤寐不同的原理
第十八节 论面部耐寒的原理
第四章 疾病
第一节 论三虚三实
第二节 论五脏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
第三节 论五邪传变
第四节 论患者喜恶与脏腑病变
第五节 论脏腑发病根本不同
第六节 论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第七节 论脏腑病治疗难易的道理
第八节 论积聚
第九节 论五脏积病
第十节 论五泄名称与症状
第十一节 论伤寒病一
第十二节 论狂病与癫病的鉴别
第十三节 论厥痛与真痛
第四节 论诊法
第五章 腧穴
第一节 论脏有五俞腑有六俞
第二节 论井穴为始的道理
第三节 论五俞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第四节 论井穴合穴出入的意义
第五节 论原穴与三焦的关系
第六节 论五脏俞募穴
第七节 论五俞穴的含义和主治病证
第六章 针法
第一节 论子母补泻法
第二节 论四时的不同刺法
第三节 论针刺营卫的深浅
第四节 论迎随补泻的针刺方法
第五节 论刺井泻荥法的运用
第六节 论四时五脏的针刺方法
第七节 论肝实肺虚应用泻火补水法的原理
第八节 论补泻的方法和步骤
第九节 论治未病
第十节 论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第十一节 论子母迎随补泻法
第十二节 论候气进针与出针
第十三节 论虚实证补泻失误的后果
附:主要参考书目
(析经解案)跋
段延萍,1955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后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1部。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等课题7项。
《析经解案理论与临床》主要对《难经》及《内经》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用其理论解析医案。全书以《难经》为纲,按序依次将《难经》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针法六章的81个医学问题全部选入,每节标题均以《难经》所述内容为主而列,将《内经》中与之相关经文进行摘录。每段原文下均有校注及相关原文分析,指出《难经》《内经》相关经文中的异同,在理论上如何相互补充,以及对后世医家的启迪。原文分析后列选大量古今医案,阐明两部经典著作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每章前有对该章所述内容的概述,后有对该章内容的小结,使学习者推本溯源,思路清晰,学有根本。《析经解案理论与临床》适合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医理论研究者、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