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学,汉族,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民俗学家。1938年出生于甘肃庆阳,群文系列副研究员,国家群文学会会员、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甘肃省美协会员、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庆阳市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陇东画院秘书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委。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常书鸿、刘文清、韩天眷、洪毅然等名家。
刘公在他近50年的工作历程中,一直致力于舞台美术、群众文化、民间艺术、名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多次成功策划组织了庆阳民间艺术大型展览,文化部授予他优秀组织工作奖。他不遗余力积极推进庆阳香包刺绣产业发展,研究总结出了被称为“针魂”的“庆阳刺绣针法四十种”、“香包表现技法十五种”。他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于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研究事业,在《人民画报》《中国妇女》《中国民间工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编写《庆阳传统刺绣纹样》《庆阳四绝》“庆阳历史文化揽胜”之《香包之乡卷的庆阳香包绣志》等十余部专著,分别为《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和《中国民间美术大辞典》撰写了庆阳民间艺术的相关词条。参与编撰《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庆阳卷。他还设计绘制了30多台剧目舞台美术。
刘公在绘画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了六十余载,人物画、民俗画、舞台美术都是他的专长,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油画、国画、版画均有涉猎,笔法老辣,极具宗师大家风范。《王符》《羲子爱鹅》《老农》等多幅作品在中央和省市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其中《王符》被庆阳市博物馆收藏。刘公德艺双馨,被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他的业绩被《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才辞典》《中国民间艺术家大辞典》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