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即道: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阐释
作者:林丹 著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12
页数:182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11235145
ISBN-10:751123514X
去豆瓣看看 序
导言
第一章 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构成与境域思想
一 自然的思维态度与哲学的思维态度
二 还原思想与构成思想
三 境域思想与还原和构成思想的关系
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实际生活的现象学
一 海德格尔对于“对象化”态度的批判
二 对于“纯粹意识”和还原的超出
三 境域型思想方式的出现
四 存在问题的提出
五 实际生活经验及其表达方式
六 与中国哲学中的表达方式的比较
第三章 王阳明思想的问题背景——一程与朱子
一 程思想的内在矛盾
二 朱子思想中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 天境道域
四 “心-理”关系问题上的困境
第四章 日用即道——“形而上”与“形而下”在生活中的贯通
一 生活与思想
二 龙场悟道
二 “事”与“道”
四 “教”、“学”皆道
第五章 心与理——境域中的“活理”与概念本质的融解
一 “心即理”初解
二 “心即理”之“心”
三 境域化的“心”和“理”
四 “外物”与“心一物”
五 “固有”即“切己”
六 传统与“吾心”
第六章 知行合一——“称手”(zuhanden)的“知-道”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本己生命在境域中的显发
结语
参考书目
林丹,1964年11月生,福建上杭人。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空间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编(合编)教材一部,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出版译著一部(合译)。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研究方向为中西哲学比较、现象学、儒家哲学。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日用即道: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阐释》通过现象学与阳明思想的对话视域,避免现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中,由于受到近代西方哲学框架的影响,对于阳明思想的某些“形而上学”化的解释倾向。在这一现象学视野中的阳明思想,其总体特征是:一种对于终极实在(心、理、良知等等)的非对象化和生活境域化的理解。这一特点贯穿着整个阳明哲学。心与理,心与物,知与行,人与天,以及格物致知、“致良知”等等,都是在切己相关的动态过程中展开的,从而处处都有着切身的直接可领会性。在人与天的相交相构之中,气韵盎然。“理”、“良知”、“道”,都不是立在“我”面前的一个“对象”,不是形而上学的理论思辩所把握者,而是生活之“道”、生命之“道”。它是终极思想境界与生活日用的交融合一,高远与切近的合一,深邃与简明的合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