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流动与区域创新网络
作者:郑展 著
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1
页数:247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501779840
ISBN-10:750177984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界定
四、本书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RIN概念界定与论著视角
一、RIN相关概念缘起与界定
二、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科技协作结合的论著视角
第三章 区域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
一、创新网络结构功能与特性研究
二、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三、创新网络的动力机制、绩效可增长研究
四、创新网络的交叉理论研究
五、研究辨析与主要不足
第四章 RIN形成必要性与基础研究
一、RIN形成要素
二、RIN形成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三、RIN形成基础分析
第五章 加权RIN主体知识互动距离研究
一、RIN知识流动的研究方法
二、创新网络结构的变量表述
三、加权RIN知识互动距离研究
第六章 加权RIN中心位势和知识流动效率模型研究
一、加权RIN中心位势测度研究
二、加权RIN知识流动效率模型及网络有效性研究
三、RIN形成有效性研究
四、一般复杂网络与加权RIN的实例比较说明
第七章 基于协作的RIN主体空间知识互动模型研究
一、RIN主体知识互动模型构建研究
二、空间距离、信息和交通便利性与RIN知识互动
三、知识缺口、吸收能力与RIN知识互动
第八章 知识互补能力与社会资本变量的确定
一、知识互补能力与RIN主体知识互动
二、社会资本能力与主体知识互动
第九章 中国RIN形成状况实证研究
一、区域创新网络的代表数据选取
二、创新合作总量和子网络创新合作情况分析
三、组合网络创新合作分析
第十章 RIN知识流动效率和主体知识位势实证研究
一、基于知识流动效率的RIN特征分析
二、RIN创新主体位势研究
第十一章 国家创新网络主体知识互动计量研究
一、理论模型
二、数据分析
三、全国混合估计模型分析及空间知识互动模型改进
四、各省市变系数个体固定效应
第十二章 创新子网络主体知识互动计量研究
一、创新子网络主体创新互动分析
二、创新子网络与组合子网络间的变量比较
三、创新网络总体上比较与结论
第十三章 区域创新网络的案例研究
一、产业聚集的区域创新网络
二、国外官、产、学、研合作案例研究
三、启示
第十四章 我国区域创新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RIN在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二、营造可利于创新网络知识流动的环境
三、拉动产业升级、中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
四、优势区域带的创新网络建设
五、产业链创新模式打造
六、人力资本的分散与整合
七、RIN动态信息数据化
第十五章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进一步展望
一、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二、本书主要创新之处
三、理论和实证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郑展,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在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与集成化管理。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15余篇,合著著作1部。
社会的更迭,经济的进步,技术的推动力是关键。知识和技术的创造、产出、流转、吸收都需要提高质量和效率。中国资源丰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日渐显赫,就更加需要关注经济发展和创新增长的方向和模式。
根据世界竞争力评价结果,2007年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由2006年的第17位升至第15位,这也是自1994年该报告首次收录中国以来,我国排名最靠前的一次。在“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四个竞争力评价体系共计20个子要素中,我国科学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排名分别达到第15位和第27位,分别比上年提前了2位和6位。科学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