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一、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和入胞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
三、局部电位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一、骨骼肌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收缩
三、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血浆渗透压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体内的抗凝物质
三、纤维蛋白溶解
四、凝血、纤溶与人体防卫
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量
二、血型
三、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心电图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与血流: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02的运输
二、C02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的功能
第二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第二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浓缩的结构基础——肾髓质存在高渗透压梯度
二、尿浓缩和稀释的过程
第四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二、尿的排放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第三节 位觉、听觉器官
一、耳的听觉功能
二、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突触传递
三、神经递质
四、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与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四、痛觉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十一章 内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
生理学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