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导学教程·楷: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哀悼。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后人看到的是拓本。
《董美人墓志》的用笔明显地继承了魏碑从隶书而来的特点,多用方笔,其中虽亦不乏用圆笔来表现娟秀、媚健的地方,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方笔为主,可谓方圆兼具。方笔写得严峻厚实,尤其表现在转弯折角等处;圆笔则表现出秀美挺拔。方不狠、圆不媚,故呈现出清俊妍雅的风韵。此外,在横画收笔的处理上,也还保留着北碑外拓折笔的痕迹,如“上”、“河”、“仁”、“章”等字的横画,“墓”、“阁”、“祖”等字的折画,“美”、“父”、“含”等字的撇捺等。力达末端的效果,光用指力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也和隋代书法强调“八法”用笔,注重“运笔之适在于腕”的严谨创作方法有关。
《董美人墓志》的用笔明显地继承了魏碑从隶书而来的特点,多用方笔,其中虽亦不乏用圆笔来表现娟秀、媚健的地方,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以方笔为主,可谓方圆兼具。方笔写得严峻厚实,尤其表现在转弯折角等处;圆笔则表现出秀美挺拔。方不狠、圆不媚,故呈现出清俊妍雅的风韵。此外,在横画收笔的处理上,也还保留着北碑外拓折笔的痕迹,如“上”、“河”、“仁”、“章”等字的横画,“墓”、“阁”、“祖”等字的折画,“美”、“父”、“含”等字的撇捺等。力达末端的效果,光用指力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也和隋代书法强调“八法”用笔,注重“运笔之适在于腕”的严谨创作方法有关。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