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套装上下册)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楷书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草书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隶书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篆书
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楷书
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草书
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隶书
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篆书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楷书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草书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隶书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篆书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楷书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草书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隶书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篆书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楷书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草书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隶书
春田·李白(燕草如碧丝)篆书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楷书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草书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隶书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篆书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楷书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草书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隶书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篆书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楷书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草书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隶书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篆书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楷书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草书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隶书
梦李白(二首)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篆书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楷书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草书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隶书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篆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楷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草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隶书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篆书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楷书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草书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隶书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篆书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楷书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草书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隶书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篆书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楷书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草书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隶书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篆书
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楷书
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草书
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隶书
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篆书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楷书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草书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隶书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篆书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楷书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草书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隶书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篆书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楷书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草书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隶书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篆书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楷书
……
陈石(陈国泰),男,汉族,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生于四川成都。
国际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本部秘书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顾问,四川省政协委员(第八、第九届),四川省九三学社文艺支社主委,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为第三届中青国展评委。
书法作品曾人选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书法楹联展、全国第一届书法扇面精品展、第一届中韩书法展、中日书法展、中韩交流书法展、海峡两岸著名书画精品展……
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第十四届日本篆刻展、国际楹联大展等。
除作品多次参加国展和国际展外,还出版有《陈石书法艺术·楹联作品集》《陈石书法艺术,甲申作品集》《陈石书法艺术第三集,乙酉墨迹》《陈石书法艺术第五集,心经四体》等。
曾被多家权威机构授予“中华英才”“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等数十项荣誉,若干典籍有专题介绍,其书法作品为国内外收藏家重点收藏。
六十岁以后的十年间,为佛教界书写了大量的匾额,为峨眉山大佛禅院书写巨幅金匾“地藏殿”“药师殿”;为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金顶华藏寺、圣水寺、四川佛学院、罗汉寺、应天寺、三昧水寺、昭觉寺等书写了心经八絛羼木刻巨匾;为上海白云寺、地藏古寺、光福寺、绕益寺、广德寺、上古寺等众多寺庙书写了金匾和长联。国内外众多高僧大德收藏有其墨本心经。以“心经”金本为首创,被誉为中国书写心经第一人,同时还为佛教弟子书写了阳体心经范本,其金本心经被藏传佛教穗汉传佛教藏经楼珍藏。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须对先贤之作深入揣摩研习,方得养正根基;而浮躁者,则根基未正且浅,于书道未深入把握即圈圈点点,盲目“创新”……对此,先生亦表认同,并坦言己身正从传统中来,而他人不太重视之传统根基,于先生却恰恰是不竭之艺术源泉。
作者经历坎坷,而矢志书道。因父亲曾任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教官、黄埔日报社社长等职,先生受牵连而深陷囹圄一十三载,“文革”后方得昭雪。先生不以坎坷弃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为“四川文物商店”及“诗婢家”等名家治印达十年之久,而今先生年已古稀,更老骥伏枥笔耕不辍,不仅书著等身,首开先河以一己之力完成《宋词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上下卷),更于近年再接再厉书成本次出版之《唐诗三百首四体书法艺术(套装上下册)》。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