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作者:魏义霞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2.12
页数:427
定价:55.00 元
ISBN-13:9787010112350
ISBN-10:7010112355
去豆瓣看看 自序
第一章 “有生于无”——老子之道与中国哲学的特征
一、“有生于无”之滥觞
二、“有生于无”之续写
三、“有生于无”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
四、“有生于无”与中西哲学的差异
第二章 “学而优则仕”——儒家的仕途情结与哲学王构想
一、“学而时习之”与学
二、“学而时习之”与政
三、“学而时习之”与仕
四、“学而时习之”与教
第三章 “以尚贤使能为政”——墨子政治哲学研究
一、“尚贤使能”与为政之本
二、“尚贤使能”与功利旨归
三、“以尚贤使能为政”与政治原则和行政措施
四、“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圣贤情结和人治传统
第四章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与宋明理学
一、“仁义礼智根于心”
二、“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三、“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与宋明理学
第五章 “兼以易别”——儒家之仁与墨家兼爱比较
一、爱的交往原则和立论根基
二、“爱人”与“兼相爱”
三、“兼以易别”与儒、墨荣辱悬殊的历史命运
第六章 “物物者非物”——庄子与老子哲学比较
一、“物物者”与道之别名
二、“物物者非物”与道和万物的关系
三、“物物者非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四、“物物者非物”与老庄哲学的异同
第七章 “明于天人之分”——荀子哲学研究
一、“明于天人之分”
二、“人道莫不有辨”
三、“礼者,人道之极也”
四、天与人究竟相分还是相合
第八章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韩非人性论辨正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人性
一、“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法治
一、“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韩非思想的主旨
第九章 “人副天数”——董仲舒哲学研究
一、“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一、“人副天数”
三、“同类相动”
四、“以君随天”
……
第十章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王充元气自然论探究
第十一章 “孰不乐生而畏死”——葛洪道教哲学研究
第十二章 “神遇为梦”——《列子》梦幻哲学释义
第十三章 “民胞物与”——张载对宋明理学的奠基
第十四章 “安于义命”——二程的命运哲学及其道德旨趣
第十五章 “理一分殊”——朱熹理学研究
第十六章 “心即理”——陆九渊哲学的独特性
第十七章 “知行合一”——王守仁与宋明理学知行观的共同本质
第十八章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宋明理学的仁学新境界
第十九章 “未尝离行以为知”——王夫之的知行观及其启蒙意义
第二十章 “以实药其空”——颜元哲学一以贯之的宗旨
第二十一章 “理者存乎欲者也”——戴震对“以理杀人”的解构
参考文献
后记
魏义霞,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七子视界——先秦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理学与启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儒家的和谐理念与建构》(人民出版社2010年)、《中国人的命运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平等与启蒙——从明清之际到五四运动》(中华书局,2011年)等学术专著9部。并在《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史》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多次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
《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选择了中国古代哲学21个命题集中予以诠释和阐发,以命题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通过不同哲学家的经典命题揭示中国古代哲学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价值旨趣和基本特征。在翻译《穆勒名学》时,严复将三段论法Syllogizing翻译为联珠,意指三段论法是将三个命题珠联在一起,《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之名即采此意,试图在采撷中国古代哲学精华——珠的基础上,将它们联为一体,共同展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风尚。概括地说,《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具有鲜明特征:一,以“妙语”——命题为切入点,奠基于个案研究之上。第二,试图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妙语”联接起来——“联珠”,在呈现各个命题的渊源出处、意蕴内涵和来龙去脉的同时,将之置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沿革中加以审视和考察。第三,所选择的命题时间跨越了从先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时代,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基本上统摄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第四,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通俗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