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
作者:邬焜,(法) 布伦纳 王哲 等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8
丛书: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
页数:229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16108048
ISBN-10:7516108049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编 中国信息哲学的历史、范式及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信息哲学研究三十年
一 中国信息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 中国信息哲学核心理论的五种范式
三 中国的信息哲学教育
第二章 中国的信息本体论研究
一 众说纷纭的信息本质
二 科学的信息本质的哲学定义
三 信息本体论学说实现了人类哲学的根本转向
第三章 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一 在中国诞生的信息哲学
二 什么是信息哲学?
三 信息哲学的若干基本理论
第四章 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创立——邬焜教授30年信息哲学学术思想研究
一 信息哲学的创立期(1980-1985)
二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期(1985-2005)
三 信息哲学的最新进展(2005年至今)
第五章 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
一 信息的本质和分类
二 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三 主体信息活动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四 人的信息认识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五 相互作用、演化、信息与时空的复杂性
六 社会的信息进化
七 信息价值论
八 科学革命: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二编 中西信息哲学比较研究
第六章 邬焜和信息元哲学
一 一种新范式的意旨
二 信息的当前主题
三 邬焜的元哲学(1):定义和理论
四 邬焜的元哲学(2):信息科学,知识的统一和一种新批评
五 结论与展望
第七章 两类信息定义述评
一 科学的信息定义述评
二 哲学的信息定义述评
三 结语
第八章 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哲学——从两个“信息哲学”范式说起
一 邬焜与弗洛里迪两个“信息哲学”范式在根本观点上的相容性
二 邬焜与弗洛里迪两个“信息哲学”范式的相异性
三 作为信息时代哲学形态的信息哲学
第九章 中西信息哲学的歧异与会通——以弗洛里迪与邬焜的信息哲学思想为例
一 引言
二 弗洛里迪的信息哲学运思
三 邬焜独特的信息哲学体系的建立
四 中西信息哲学研究的歧异
五 中西信息哲学思想的会通
第三编 信息哲学纲领与其他哲学和科学纲领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信息哲学解读
一 普遍联系的实质是全息综合建构
二 自然界空间意义上的全息建构
三 自然界时间意义上的全息建构
第十一章 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之哲学比较
一 系统思维的兴起
二 信息思维的兴起
三 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本体承诺之差异分析
四 系统思维与信息思维之方法论差异分析
五 结语
第十二章 信息思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读《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后的思考
一 信息思维
二 复杂性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信息思维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启示
四 结语
第十三章 信息思维与后现代思维
一 信息思维的兴起
二 后现代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三 信息思维与后现代思维的会通与歧异
四 结语
第十四章 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与信息科学纲领
一 强AI的形式化困境
二 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本质
三 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
第十五章 意义信息的建构及其复杂性特征
一 三种主要意义理论的简单性本质
二 意义:被理解和建构着的信息
三 意义信息的特性
第十六章 信息实践与信息时代人的存在方式变革
一 “信息实践”是对以往“物质实践”的扬弃
二 “信息实践”建构着物质和信息交相辉映的双重世界
三 “信息实践”为人成为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后记
邬焜,男,1953年生,河北涞源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中国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早在1980年邬焜教授就开始进行建构信息哲学的研究。现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1部、教材多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主要学术贡献是,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建立了信息哲学,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社会信息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被学界誉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信息哲学第一人”。
约瑟夫·布伦纳(Joseph E.Brenner),男,法国人,1934年出生于巴黎。195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机化学博土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哲学、认识论,其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已经在欧洲、巴西、中国和美国的学术会议和相关出版物中发表。
王哲,男,1977年生,河北景县人。200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土学位,现任法国巴黎国际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科系讲师。他学术兴趣广泛,对语言哲学、心灵哲学、SIS都有研究,其主要研究集中在信息哲学领域,尤其是信息认识论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论文:《现象的三阶构成与认识的三道鸿沟》、《两类信息定义述评》等,专著:《西方哲学家100人》。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对中国信息哲学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主要理论范式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认为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探索与创立期;20世纪90年代的退潮和深化研究期;21世纪10年来的成熟发展和被再度关注期。三十多年来,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有影响的关于信息本质的理论有五种:状态说、相互作用说、反映说、意义说、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说。《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中国学者创立的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信息哲学和西方信息哲学的比较研究、信息哲学纲领与其他哲学和科学纲领的比较研究,以及国外学者对中国信息哲学理论的评价和分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