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华人经济学家文库:张军自选集
转轨国家的初始条件、改革速度与经济增长:新的视角
自述之一
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8
自述之二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自述之三
投资、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自述之四
中国省级资本存量的估计及其应用(1952-2004)
自述之五
结构变化、生产率增长与中国的工业转型
自述之六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是否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自述之七
改革以来中国的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
自述之八
中国基础设施的基石出研究:分权竞争、政府治理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
自述之九
朱铬基可能是对的:理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制
自述之十
张军,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他是当今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增长和发展政策有深厚的研究。
他1963年生于安徽省,199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土学位。1992~1995年间分别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n Council)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US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提供的奖学金,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曾在伦敦经济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联合国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UNU-WIDER)、加拿大皇后大学和耶鲁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
作为“60后”的一分子,我一直说自己仍然是很幸运的,不仅在步入大学时正值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初,亲历了过去30多年的转型与发展进程,而且也幸运地站入了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生代”(用张志雄先生曾经定义的这个概念)中国经济学家的行列以经济学的眼光跟踪、观察和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重要现象,是经济学家发挥其特长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学家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源泉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似乎对从事和发展一般性的经济理论缺乏兴趣和动力,大概是因为中国经济在转型和发展中呈现出的精彩现象及其多样性着实让你无法放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卢卡斯曾经说,一旦你对经济增长产生兴趣,你就再也不能放弃了。其实,你如果对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产生兴趣,你就有没完没了的研究题目,你当然也无法再对单调而枯燥的一般理论问题保持兴趣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