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研究(2):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水生态过程与面源污染控制
作者:王震洪 编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3.1
页数:348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030361042
ISBN-10:7030361040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典型流域生态系统
1.1 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研究尺度的意义
1.2 流域系统结构
1.3 流域形态
1.4 河网
1.5 网间带
1.6 湖泊
1.7 网间带水土流失对河网和湖泊系统的淤积作用
1.8 网间带系统对河网和湖泊系统污染的影响
1.9 河流和湖泊系统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
1.1 0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流域内网间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和土壤中面源污染物输出特征
2.1 研究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2.4 自然降雨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源污染物产生特征
2.5 模拟降雨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水氮磷污染物产生特征
2.6 模拟地表径流冲刷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污染物产生特征
2.7 模拟土壤渗滤水淋溶作用下氮磷污染物输出特征
2.8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流域出口面源污染物输出动态及负荷分析
3.1 研究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3.4 流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3.5 监测期间小流域出口面源污染物浓度动态变化
3.6 小流域入湖径流量、污染物入湖负荷分析
3.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流域内农村污水多级处理技术及面源污染控制效应
4.1 研究意义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4.4 试验研究地自然和经济概况
4.5 农村生活污水三级处理系统研究方案
4.6 户用复合多功能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4.7 生态沟道系统研究
4.8 坡式湿地系统
4.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流域内农村固体废弃物循环处理技术及面源污染控制效应
5.1 研究意义
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5.4 农村固体废弃物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机制研究
5.5 农村新型堆沤肥技术研究
5.6 一池三改玻璃钢沼气池技术
5.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流域内农田氮磷削减施肥技术及面源污染控制效应
6.1 研究意义
6.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6.4 试验地土壤重金属/土壤营养现状评价
6.5 有机水稻种植模式及对稻田水中氮磷削减效应
6.6 精准化施肥、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稻田水氮磷削减效应
6.7 包膜筛选及缓释氮肥对稻田氮排放削减效应研究方法
6.8 讨论
6.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流域内植物篱控制坡耕地土壤侵蚀模式及面源污染控制效应
7.1 研究意义
7.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3 本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
7.4 研究方法
7.5 植物篱栽培管理技术
7.6 植物篱的生长状况
7.7 土壤侵蚀控制效应评估
7.8 讨论
参考文献
王震洪,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从事流域生态系统降雨作用下地表物质过程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植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小流域综合治理、湖泊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数字流域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承担:国家攻关项目——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岩溶区常绿阔叶林调控土壤水力侵蚀的植物学机理等科研项目。
《云贵高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研究(2):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水生态过程与面源污染控制》首先提出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的新框架,并分析了流域系统结构成分特征及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作用下污染物产生特征,径流水、污染物和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流域出口监测资料,评价了流域面源污染物输出特征和动态规律;讨论了农村户用复合多功能污水处理、生态沟道污水处理和坡式湿地污水处理三级系统的结构、功能、施工工艺及污水的处理效果;介绍了针对农村设计的新型堆沤肥系统、玻璃钢沼气池系统、蚯蚓分解池系统处置农村固体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总结了削减农田氮磷排放的有机水稻种植模式、缓控释肥、精准化施肥、生物菌肥施用技术和控制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植物篱种植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