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的正能量:中国产业工人幸福感与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陈思邈 著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12
页数:149
定价:27.50 元
ISBN-13:9787511230973
ISBN-10:7511230970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
1.1.2 理论背景:人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1.1.3 现实背景:高速经济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1.2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幸福感
2.1.1 幸福感的定义
2.1.2 幸福感的测量
2.1.3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2.2 绩效的定义和结构
2.3 社会支持的概念和作用
2.4 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2.3 幸福感与绩效
2.5 文献述评与研究空间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
3.3 数据来源
第4章 社会支持-幸福感-绩效影响机制模型构建
4.1 变量定义与测量
4.1.1 社会支持
4.1.2 幸福感
4.1.3 绩效
4.2 模型构建与假设
4.2.1 变量分组
4.2.2 假设提出
第5章 社会支持-幸福感-绩效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5.1 数据采集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任务绩效
5.2.2 人际促进
5.2.3 工作奉献
5.2.4 社会幸福感
5.2.5 心理幸福感
5.2.6 主观幸福感
5.2.7 社会支持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5.3.1 任务绩效
5.3.2 人际促进
5.3.3 工作奉献
5.3.4 社会幸福感
5.3.5 心理幸福感
5.3.6 主观幸福感
5.3.7 社会支持
5.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4.1 模型适用性判定
5.4.2 模型设定
5.4.3 模型拟合
5.4.4 模型比较
5.5 假设检验结果
5.6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5.6.1 幸福感
5.6.2 社会支持
5.6.3 绩效
5.6.4 人口学变量影响汇总
5.6.5 社会支持-幸福感-绩效影响机制
第6章 压力-社会支持-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构建
6.1 变量定义与测量
6.1.1 任务过重
6.1.2 任务不适
6.2 模型构建与假设
6.2.1 模型构建
6.2.2 假设提出
第7章 社会支持对压力-幸福感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信效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7.1.2 调节效应检验
7.2 探索性因子分析
7.2.1 任务过重
7.2.2 任务不适
7.3 验证性因子分析
7.3.1 任务过重
7.3.2 任务不适
7.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7.4.1 模型适用性判定
7.4.2 调节效应检验
7.4.3 中介效应检验
7.5 假设检验结果
7.6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7.6.1 任务过重
7.6.2 任务不适
7.6.3 人口学变量影响汇总
7.6.4 社会支持对压力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第8章 案例分析
8.1 案例描述
8.1.1 文献调研案例
8.1.2 实地调研案例
8.2 案例讨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总模型
9.1.2 主要结论
9.1.3 实践启示
9.2 研究展望
9.2.1 主要创新
9.2.2 待澄清的问题
9.2.3 研究局限
9.2.4 未来的研究方向
插图索引
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感恩节,关注“中国工人”幸福感
后记
陈思邈,女,201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赴美国深造,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及农民工幸福感等相关命题,并深入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无结构访谈等获取了较高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目前,中国制造业产业工人幸福感与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已于2012年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第13次管理工效学学术会议上宣讲,部分研究成果刊登于《中国城市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等学术期刊。
对于幸福感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西方在过去70年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得到的结论是幸福感和绩效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部分研究者发现幸福感和绩效之间呈正相关,这一命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幸福感的正能量:中国产业工人幸福感与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围绕“幸福感与绩效间的作用机制”这一命题,聚焦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以制造业产业工人为研究对象,采集大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本研究最终得到结论,证实了主观幸福感与绩效之间不相关,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与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显著相关。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在社会支持和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任务不适和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