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作者:何丽娜 著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12
页数:278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514127492
ISBN-10:7514127496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本书的框架
1.5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划分和概念的界定
2.1 区域划分
2.2 概念的界定
2.3 本章 小结
第3章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的前提
3.2 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存在的初步判断依据
3.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成因分析的理论依据
3.4 本章 小结
第4章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实践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初步判断
4.1 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及货币政策的统一决策
4.2 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及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统一操作
4.3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初步判断
4.4 本章 小结
第5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存在的实证检验
5.1 实证研究思路和相关技术
5.2 基于年度数据的我国三大区域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3 基于季度数据的我国三大区域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4 基于年度数据的我国省际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5 本章 小结
第6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6.1 中央银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起点
6.2 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区域非对称性因素分析
6.3 我国企业和居民家庭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区域非对称性因素分析
6.4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成因假设及实证检验
6.5 本章 小结
第7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治理的政策建议
7.1 政府行为在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均衡发展中应科学定位
7.2 发挥中央银行大区分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7.3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功能
7.4 完善我国中西部区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
7.5 深化中西部区域企业改革和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
7.6 努力把我国构建成最优货币区
7.7 本章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
8.2 研究的局限性
……
附录 相关数据
附表1 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年度数据
附表2 各省gdp平减指数(1978=100)和货币供应量m2年度数据
附表3 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年度数据
附表4 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季度数据
附表5 各省cpi指数(上年=100)和货币供应量m2季度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何丽娜(1971—),河南西华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专业,现工作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财务与会计、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货币政策等。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级课题,并多次获奖;参编《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实务》等多部教材,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优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金融均衡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我国统一调控下货币政策内部传导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分析》。
《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依据我国各省市场化指数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采用系统聚类和K-Mean聚类的方法把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三大区域:即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进行了简单论述,这三个理论分别是《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研究的前提、初步判断的依据和成因分析的基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