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撰写依据和背景情况
1.2 几个基本概念
1.3 内容组织与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地表特征与数字地形
2.1 地表特征分析
2.1.1 地形概述
2.1.2 地形表示法
2.1.3 地形图
2.2 数字高程模型
2.2.1 DEM概述
2.2.2 DEM的表示方法和结构模型
2.2.3 DEM建立与质量评价
2.2.4 典型DEM数据源
2.3 地形曲面参数
2.3.1 坡度与坡向
2.3.2 地形阴影
2.3.3 曲率与坡长
2.3.4 地形起伏度与粗糙度
2.3.5 地形观测因子与天空观测因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辐射传输过程
3.1 辐射传输基本特性
3.1.1 大气组成与分层
3.1.2 太阳辐射
3.1.3 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3.2 起伏地表的太阳辐射传输特性
3.2.1 太阳直接辐射
3.2.2 天空散射辐射
3.2.3 临近地表反射辐射
3.3 辐射传输模型
3.3.1 6S辐射传输模型
3.3.2 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
3.3.3 ATCOR辐射传输模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
4.1 遥感影像特征及其不确定性
4.1.1 遥感研究对象的特性
4.1.2 遥感数据的特性
4.1.3 遥感信息定量化及其不确定性
4.2 遥感影像地形效应表征
4.2.1 地形起伏对遥感影像辐亮度的影响
4.2.2 遥感影像地形效应的内涵与特征
4.2.3 地形效应遥感影像数据源
4.3 地形效应对地表参数反演的影响
4.3.1 地形变量与影像亮度值的关系
4.3.2 地形效应对地表参数反演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综述
5.1 地形校正的含义与目标
5.1.1 地形校正的含义
5.1.2 地形校正的目标
5.1.3 地形校正方法分类
5.2 基于波段比的方法
5.3 基于DEM的方法
5.3.1 统计-经验模型
5.3.2 归一化模型
5.3.3 朗伯体反射率模型
5.3.4 非朗伯体反射率模型
5.4 基于超球面的方法
5.5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物理模型
6.1 基于复杂地形太阳辐射传输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
6.1.1 模型构建与改进
6.1.2 试验区概况
6.1.3 数据与处理
6.1.4 结果与分析
6.1.5 结论与讨论
6.2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物理模型的简化与改进
6.2.1 模型的简化与改进
6.2.2 试验区概况
6.2.3 数据与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2.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经验模型
第八章 不同精度DEM对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
第九章 地形校正在土地遥感分类中的应用
第十章 地形校正在植被参数遥感提取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地形校正在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地形校正在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地形校正在蒸散发遥感反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