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1.1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1.1.1 面向对象技术的由来
1.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
1.1.3 传统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
1.1.4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2.1 对象
1.2.2 类
1.2.3 封装
1.2.4 继承
1.2.5 聚合
1.2.6 关联
1.2.7 消息
1.2.8 多态性
1.3 面向对象分析
1.3.1 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原则
1.3.2 面向对象分析的步骤
1.4 面向对象设计
1.4.1 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原则
1.4.2 OOD的步骤
1.5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1.6 几种典型的面向对象方法
1.6.1 Booch方法
1.6.2 lvar jacobson的OOSE方法
1.6.3 Coad-Your don方法
1.6.4 James Rumbaugh的OMT
方法
1.6.5 RDD方法
1.7 本章习题
第2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2.1 UML概述
2.1.1 UML的发展历史
2.1.2 UML的主要特点
2.1.3 UML的构成
2.2 UML的体系结构
2.2.1 用例视图
2.2.2 逻辑视图
2.2.3 并发视图
2.2.4 组件视图
2.2.5 配置视图
2.3 UML的模型图
2.3.1 用例模型图
2.3.2 静态模型图
2.3.3 动态模型图
2.3.4 UML 2.0新增图
2.4 UML模型元素
2.4.1 事物
2.4.2 关系
2.5 通用机制
2.5.1 修饰
2.5.2 注释
2.5.3 规格说明
2.5.4 通用划分
2.6 扩展机制
2.6.1 构造型
2.6.2 标记值
2.6.3 约束
2.7 本章习题
第3章 需求建模——用例图
3.1 用例图概述
3.2 参与者
3.2.1 参与者的概念及表示法
3.2.2 识别参与者
3.2.3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3.3 用例
3.3.1 用例的概念及表示法
3.3.2 确定用例
3.3.3 描述用例
3.4 用例间的关系
3.4.1 泛化关系
3.4.2 包含关系
3.4.3 扩展关系
3.5 用例图建模
3.6 需求建模实例
3.7 同步实验指导
3.8 本章习题
第4章 静态建模——类图、对象图和
包图
4.1 类与关系
4.1.1 类
4.1.2 接口
4.1.3 关系
4.2 类图
4.2.1 类图的定义
4.2.2 类图的结构
4.2.3 类图的应用
4.3 对象图
4.3.1 对象图的定义
4.3.2 对象图的组成
4.3.3 对象图和类图的区别
4.3.4 对象图的应用
4.4 包图
4.4.1 概述
4.4.2 包
4.4.3 包之间的关系
4.4.4 包图的实用
4.5 静态建模实例
4.6 同步实验指导
4.7 本章习题
第5章 动态建模——状态图
5.1 状态图
5.1.1 状态机
5.1.2 状态图简介
5.2 状态图的组成成分
5.2.1 状态图的图形元素
5.2.2 状态
5.2.3 转移
5.2.4 事件
5.2.5 动作
5.3 状态图建模
5.4 状态图建模实例
5.5 同步实验指导
5.6 本章习题
第6章 动态建模——活动图
6.1 活动图概述
6.2 活动图元素及表示法
6.2.1 活动图元素
6.2.2 动作与活动
6.2.3 控制流
6.2.4 判定与合并
6.2.5 分岔与汇合
6.2.6 泳道
6.2.7 对象流
6.3 活动图与状态图
6.3.1 活动图与状态图的相同点
6.3.2 活动图与状态图的不同点
6.4 活动图建模及应用
6.4.1 活动图应用
6.4.2 活动图建模
6.5 活动图建模实例
6.6 同步实验指导
6.7 本章习题
第7章 动态建模——时序图
7.1 时序图概述
7.2 时序图元素及表示法
7.2.1 对象
7.2.2 生命线
7.2.3 激活
7.2.4 消息
7.2.5 消息中的参数和序号
7.2.6 对象的创建和撤销
7.3 时序图建模
7.4 时序图建模实例
……
第8章 动态建模——协作图
第9章 物理实现建模——组件图
第10章 物理实现建模——配置图
第11章 UML与统一过程
第12章 UML建模工具
第13章 图书管理系统
第14章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