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绪言
0.1 地震灾害研究
0.2 地震学的应用
0.3 地震学研究进展
第1章 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1.1 华县地震——有历史记载伤亡之最
1.2 三河、平谷地震——推动封建统治者革除弊政
1.3 邢台地震——揭开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序幕
1.4 海城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准确预报的主震型地震
1.5 唐山地震-20世纪让人刻骨铭心的地震劫难
1.5.1 历史将永远铭记的这一个时刻
1.5.2 灾后重建见真情
1.5.3 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经验性预报没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1.5.4 震后思考——抗震设防是关键
1.6 南黄海地震——稳定社会的快速、准确的震后地震趋势预报
1.7 巴楚一伽师地震——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1.8 江西九江地震——少震、弱震区仍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1.8.1 震级不高但震害不小
1.8.2 此次地震再次提醒人们应重视规划选址与抗震
1.8.3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1.8.4 必须重视农村的抗震设防
1.9 汶川8.0级大地震——共和国为平民的生命哀悼
1.9.1 悲情巴蜀
1.9.2 震后思考
1.10 芙国旧金山地震——促进地震研究发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立法
1.11 日本关东地震——震后次生灾害远远大于主震灾害
1.12 智利地震——引发跨太平洋海啸
1.13 印尼大地震——启发人们健全防灾预警系统
1.14 东日本大地震——敲响世界“核”警钟的大地震
1.14.1 大地震引发海啸
1.14.2 地震的破坏以及对日本领土的影响
1.14.3 重大核泄漏事故
1.14.4 “核辐射”恐慌与防护
习题1
第2章 地震的成因与地震活动特征
2.1 古人对地震的认识
2.2 地震成因
2.3 地震类型
2.4 断层运动与地震
2.4.1 断层
2.4.2 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2.5 板块构造学说
2.6 世界地震活动分布
2.6.1 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2.6.2 全球地震活动
2.7 中国地震活动特征
习题2
第3章 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
3.1 地震烈度及地震烈度表
3.1.1 地震烈度
3.1.2 评定地震烈度大小的宏观指标
3.1.3 中国地震烈度表
3.1.4 地震烈度影响因素
3.1.5 地震烈度分布图
3.1.6 地震烈度异常区
3.2 基本烈度与地震危险性区划
3.2.1 墓本烈度
3.2.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第4章 地震波的传播
第5章 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
第6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7章 防震减灾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12.27)
附录B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2.1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