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观台独(套装共4册)

台湾海峡观察
总序
民进党转型为何难
好玩无好果
陈水扁的“三箭”射向何方
为何“共识”变“精神”
误判情势引发“核四政灾”
“听其言观其行”的内涵和意义
朝野争夺的攻防线——大陆政策
“经发会”能发展经济吗
劫后余生国民党重新上路
“共识”难见“实效”
解剖“台联党”的“焦虑型独经”
不要错失时机
年关又至话两岸
寻找打开两岸僵局的钥匙
“8吋晶圆风波”愈演愈烈
陈水扁的“善意”从何而来
国亲合作有难度的壮举
从“老三论”到“新三论”
究竟是谁在搞恐怖
国民党党产为何岌岌可危
民进党查党产另有图谋
“三通”与台湾“军事安全”
“新三句”阐释对台政策
北高选举给台湾提个醒儿
陈水扁执政又一年
“春节包机”将首次飞越海峡
三个因素制约两岸“三通”
台湾为何密集进行军事演习
解读台军“先制攻击”计划
回顾汪辜会谈推进两岸关系
陈水扁上台三年诚信尽失
SARS面前假与真
台湾“朝野”争战何时休
台湾教改举步维艰
台湾主流民意与两岸关系
如何能实现两岸“三通”
民进党激化社会矛盾几大招数
谁能治台湾的“经济病”
民进党是怎样处理两岸关系的
陈水扁“务实外交”手段解读
台湾经济状况,让数字说话
陈水扁“拼经济”消极怠工
“善意牌”和“台独心”
从辉煌到衰败国民党要卖媒体
蓝绿双方如何走
阿扁“军独戏”越唱越跑调
“军事妄想症”祸害台湾
看蒋家父子在台湾“入土为安”
台军宣传“反斩首”暗藏玄机
台当局强化“心战”为“台独”
岛内民众走上街头反军购
陈水扁的“拆字游戏”
台“万安”演习民心难安
台当局不择手段推动军购案
台湾“金钱外交”黑幕重重
布什为何骂阿扁
台湾政坛“绿色恐怖”加剧
驳斥对《反分裂国家法》的四项攻击
两岸政党交流的新篇章
两岸政党交流意义深远
反“台独”,固泛蓝,新党12年
王马同心 国民党的明天可期
重整再出发宋楚瑜面临新任务
马英九将会把国民党带向何方
剖析当前台湾政坛“五大焦点”
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
透视台当局“灌输的意识”
台湾民意和政治文化在起变化
“二统”出台背景与“废统”阴谋
反“台独”是当前最紧迫任务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决不改变
灵活务实寻求两岸政治僵局突破
正确认识“反独阶段”的特殊性
两岸经贸论坛是两岸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两岸和平发展”新论述
再认识对台工作新战略重大意义
发展两岸交流推动和平发展
“过境外交”走入死胡同
民进党还会有奇迹吗
陈水扁举着“本土牌”反扑
“台独”的国际生存空间不断萎缩
中美“合作反独”大局不容破坏
“台独”是台湾发展过程中的一劫
“维持现状民意”的特点和内涵
“反独”从最坏处准备最好处着想
民进党在挣扎
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四类矛盾
三说“倒扁”
李登辉是如何危害国民党的
民进党执政动荡不安原因简析
简析“台湾正名运动”
从宣扬“一边一国论”看陈水扁当局的分裂图谋
关于台湾民间对外交往的几个问题
评台湾“公投”的发展演变及实质
民进党执政趋势分析
后记
世纪初的交锋
总序
“台独”运动与民进党的成立探析
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投放
台湾民进党当局在两岸“三通”问题上的立场及我应采取的对策
论民进党当局“宪改”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民进党治下台湾政治与经济问题的纠结
后记
陈水扁何去何从人们正拭目以待
回避“一中”原则,何来“柳暗花明”——简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就职演说
陈水扁应向朝韩领导人学什么
陈水扁“新中间路线”的破产
陈水扁两岸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评吕秀莲承认“九二共识”
玩文字游戏无益于互信
警惕美、日、台反华势力的新动向
阿扁近来为何“发飚”
“绿色执政,品质没保证”
这三服“药方”真能救得了台湾吗
暗度陈仓:从教育入手
台湾地区公共安全掠影
选战落幕后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评析
析民进党人士在两岸问题上的思考盲点和认识误区
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等于选择“战争”
陈水扁搞台独与“老母鸡孵小鸡”
《台湾前途决议文》之路,就是“台独”之路
两岸和平统一可能面临四大挑战
实现和平统一五大有利因素
陈水扁推动“公投制宪”居心何在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简评台湾“公投法”
扁李合流掀“台独”恶浪
“公投制宪”台湾之灾
是“防御性公投”还是“进攻性公投”
陈水扁为何炒作“防御性公投”
台湾“大选”:鹿死谁手
陈水扁亡于意识形态偏执症
大陆反制“公投”、遏制“台独”的战略选择——兼论两岸关系已进入不确定期
二·二八“手牵手”真的让绿营翻盘了吗
民进党大老连署批扁不是偶然
台湾“大选”后的政治效应
“民进”无存乃台湾最大损失——评许信良批扁的政治义涵
扁吕胜选不代表民心向“独”
就“五·一七声明”徐博东与陈文茜对谈录
阿扁真想解决族群问题吗
美台为何频频提出“二轨对话”
陈水扁“绿化”媒体又出招
扁李合流又搞“制宪运动”
台当局成立“特调会”意欲何为
“统一时间表”是如来佛手掌心
台当局攻击阿妹,背后有阴谋
吕秀莲鼓吹“准战争”意欲何为
陈水扁空言建立“两岸和平稳定架构”
混淆视听的“双十讲话”
台当局为何又操弄族群议题
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台“正名”游戏颇具讽刺意味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依然严峻
台当局再次挑战“一个中国”
陈水扁“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水扁所为与“九二共识”背道而驰
叩关联合国,再次暴露陈水扁“台独”嘴脸
“三·一九枪击案”还会有真相吗
美要向台当局传递什么信息
台谍案重创不了“美台关系”
粗话风波突显台湾“外交”焦虑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台海策略将趋于清晰化
“文化台独”注定要失败
选战落幕后的台湾将走向何方
2004台对外关系四处碰壁
2004年两岸关系发展基本状况
纪念辜振甫: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谈判
春节包机吹不散台海阴云
莫过高评估包机意义
民进党新一波权争暗潮汹涌
包机常态化难在何处
令“台独”胆寒的《反分裂国家法》
阿扁真的承认“一中架构”了吗
“扁宋会”:阿扁“曲线台独”的新戏码
新提法新思考:简析对台四点意见
民进党当局执政前景蠡测
“不预设前提”是假,图谋分裂是真
反分裂法具长远全局战略意义
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发展
《反分裂国家法》阻断台湾当局追求“法理台独”的企图
“台独”走进死胡同
民进党渐失两岸政策的话语权
“台联党”数典忘祖
“台湾意识”的产生与内涵
民进党如何应对国民党登陆热
从连战“登陆”看民心思治
两岸之间民心最大
大陆对台新思维
求大同存大异胡连会开启两岸发展新阶段
“胡宋会”六点共识:大陆诚意与善意的体现
台湾“政党和解”能走多远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能否成行
国民党百年老店,谁主沉浮
后连战时代的国民党将走向何方
两岸政党交流机制:影响力投放的新渠道
大棋局下的北京对台政策
“宪改”:陈水扁的最后一招棋
百年沧桑君与共新党访大陆再奏两岸交流强音
彰显民族大义 不论江湖庙堂
从连宋来访看两岸经贸交流大势
陈水扁为何焦虑
台湾当局“试应手”的真真假假
台湾当局为何害怕水果登陆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五大结构性矛盾
陈水扁“宪改”议题上频频出招
王马之争还有续集
王马之争:台湾政治文化的分野
马英九2008:以逸待劳还是强弩之末
两岸政党基层交流的战略与策略考量
纪念台湾建省120周年:让历史告诉未来
抗战时期台湾人民的祖国意识
“高捷弊案:火烧民进党
四面楚歌 陈水扁有下台之虞
美国对台政策趋向理性和务实
海峡两岸:点击2005亮点展望2006新局
台湾之行所见所想
王金平可能成为台湾政治板块最大变数
马英九打碎陈水扁“神话”
浅析大陆对台政策策略的调整
“厦门讲话”以柔克僵
转折与突破:2005年两岸关系评析
王金平可能成为台湾政治板块最大变数
两度执手智者风范——悼念汪道涵会长
什么是“台海现状”
美国因何为陈水扁“终统”放水
谁在为陈水扁出谋划策
美国为什么“放水”
陈水扁“独”步迈进必自焚
论台湾电视中政治节目的娱乐化蕴含的选举文化
陈水扁“终统”无异“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向布什叫板 陈水扁自取其辱
陈水扁“迷航之旅”的政治盘算
两岸博弈势在大陆
“积极管理”无异于作茧自缚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纪念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发表11周年,进一步开始对台工作新局面
和平发展,诚意体现
扁“放权”求自保 岛内呈现两岸关系“利多”情势
国共握手 民族大义
陈水扁放权后的台湾政局走势
透视陈水扁家族腐败案
分歧放一边务实助直航
未来两年民进党大陆政策前瞻
陈水扁六年来干了些什么
货运包机首航两岸“三通”可待
民进党“全代会”替陈水扁背书
亲绿学者持续倒扁为哪般
美军事交流在大陆台湾两岸下注
“经续会”上演一幕政治闹剧
“经续会”能否成为台湾经济的转机
“亲绿学者”“倒扁”意在何为
从陈云林能否赴台看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调整
民进党时期台湾经济发展之弊端
两岸包机节日化有助直航
倒扁之路还要走多远
台欲购美66架战机意欲何为
“机要费”案捣扁要害蓝绿营共同“炮轰”扁
温州商人到台湾炒楼盘
民进党为何冒死“挺扁”
“倒扁”与“挺扁”:台湾利益政治的表现与走向
“经续会”封杀两岸经贸
“倒扁”运动与台湾政治的发展
二十年发展,民进党丢失了什么
“宪改”陈水扁的下一步棋
台湾农业的前途在大陆
陈水扁放权后的台湾政局走势
民进党时期台湾经济发展之弊端
唯有遏制“台独”,才能维护两岸现状
压扁阿扁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记
陈水扁现象透视
总序
序言
自序
一、台岛风云
台当局所谓“公投制宪”是蓄意挑衅
“防卫性公投”的欺骗性
公投议题的险恶用心
谁在葬送台湾的未来
大选即至,危机四伏
台湾“三·二○”大选的迷思
选后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
值得注意的台湾选后政治走向”
选战未开始,先打“悲情牌”
台“立委”选举结果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台湾县市长选举看民进党政权
台湾是不是处在“文革”末期
对于台湾政局的新期待
“假悲情”泪,“真悲情”果
台“罢免案”结果说明了什么
施明德的“倒扁”会成功吗
马英九先生面临新考验
不要把台湾内部矛盾转移为两岸矛盾
台湾“乱象”何时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台湾反贪倒扁形势观察
从“反贪倒扁”到“北高选举”
二、综合论述
邓小平与“一国两制”
形势·政策·走向——接受中央党校访谈参考提纲
如何才能避免两岸“兵戎相见”
十问陈水扁
对陈水扁当局和两岸关系的看法——澄清新加坡《海峡时报》不实报道
陈水扁的“台独时间表”
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的要害是“台独”
“台独”岂是“民心所向”——一首台湾民歌引发的联想和深思
春风今又至冰消待何时——试析贾庆林“九·二八”讲话对两岸
统一时间表关键看台当局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感言
一年来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陈水扁的“五大恐惧症”
陈水扁“新春讲话”透析
从“扁七点”看“废统”阴谋
“悲情牌”下尝“苦果”
从陈水扁纪念任职六年谈起
荒唐透顶的“国安报告”
当前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几个问题——在15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水扁会不会发动“台独政变”
“第二共和”就是“台独”
陈水扁政权为何“危而不倒”——2006年台湾形势回顾与展望
三、两岸态势
民进党以“党魂”阻“三通”
陈水扁又在耍什么新花招?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也谈马英九
陈水扁所谓“和平”的虚伪性
海峡两岸关系的沧桑变化——纪念江泽民“八项主张”发表十周年
春天的燕子来了吗——两岸专家解读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
春风终解千层雪
“三·二六”游行是逆潮流而动
江丙坤大陆行的影响和启示
连战来访引发的回忆和联想
连战先生“大陆行”是成功的
从连宋来访看两岸多党互动
新党“民族之旅”的启示
赞台湾“新党精神”
赞肖万长先生的“一中市场”
悼念辜振甫先生
两岸人民将永远怀念汪老先生
再寄哀思于汪老遗体告别会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国共“两岸经贸论坛”会的意义
第二次“胡连会”的重要意义
陈水扁又玩起“两岸牌”
向台湾绿营朋友们推荐一篇好文章
目睹“红潮、绿土”话两岸
四、专题探讨
台湾新一轮大选后形势及两岸关系趋向
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
历史上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两岸主要政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
陈水扁和“后陈水扁”时期
五、媒体采访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攸关台湾前途(采访稿)
宋美龄值得肯定的三件事——《新浪观察》记者专访纪要
“台独”也是纸老虎——答《新华网》记者问
冷眼看陈水扁的“台独”表演
陈水扁“公投”言论要害何在——李家泉教授答本报记者
今后台湾岛内局势会继续动荡——在《中国评论》组织的《思想者论坛会》上的发言
戳穿陈水扁“善意”的谎言——答《国防知识报》记者
陈水扁要的是什么样的“和平”——李家泉教授答台港记者问
两岸人民渴望 “台商春节包机”——《东方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报道
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大意义——答《国防知识报》记者问
就江丙坤访大陆与TOM网友们座谈(TOM实录)
癔梦初醒“二·二八”——《侨报》访谈
春节包机可为直航“三通”创条件——《人民政协报》港澳台侨周刊记者访谈
台检调“起诉书”对陈水扁和其政权的影响?——答香港《新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问
六、形势短评
“两岸互动架构”说是骗局
改变策略先发制人
驳“恐怖平衡”论
驳“并吞”说和“反并吞法”
坚决反“独”,刚柔兼备
对台立法研究曾经历三个时期——答香港《文汇报》记者问
台湾当务之急是废“独”
对台研究上的一支新军——在联大台湾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国民党在沟通两岸上有使命感
“冰源”与“电源”
大陆“开门”,扁门“半掩”
我的“两个‘不解之缘’”
再谈陈水扁的“变”与“不变”
“去中国化”和“去政府化”
回应陈水扁“二、三、四”阶段论
大陆对台政策“软硬都到家”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陈水扁奇异而荒唐的怪招
陈水扁“元旦讲话”的要害何在?
陈水扁春节期间又放“试探气球”
给马英九提个醒
我赞成“铁杆泛绿”访大陆
再谈台湾“铁杆台独”访大陆
也谈“大象和兔子”
陈水扁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从陈水扁“下令拆除两蒋铜像”谈起
大陆仍稳握两岸关系主导权
扁马会是“各说各话”
万里晴空悲孤雁
浅议“飞弹”和“熊猫”
陈水扁现象浅议
悲剧人物陈水扁
民进党的“围魏救赵”战术
七、政党评述
关于两岸“不等边”三政党关系
民进党政权天怒人怨
民进党向何处去
再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三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四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五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困局中的民进党“全代会”
陈水扁弊案正在拖垮民进党
但愿民进党能成为台湾良性政党
民进党必须调整的“四大心态”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老店新开,有喜有忧——谈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胜选后看国民党及其未来
从国民党的“广告风波”谈起
马英九为何急于处理“党产”
台湾奈何“统”声低而“独”声高——国民党与民进党观察比较
台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执政党
八、两岸政策
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反分裂国家法》旨在把我对台政策“法制化”——在《思想者论坛》会上的发言节录
“以人为本”乃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
“以人为本”和“以权为本”
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的核心
我对两个“一中”的解读
“九二共识”的迷津与真相
“防卫性公投”和“防卫性反独”
香港“一国两制”对台湾应有启示
“公投制宪”是陈水扁的政治坟墓
所谓“国号”之争与“法理台独”
陈水扁的“法理台独”与“软性政变”
马英九先生“两岸观”探讨
九、对外关系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光彩角色
美台拉紧关系意欲何为
美国对台:战略利用,战术控制
台独活动与美日关系
陈水扁为何把目光转向日本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究拟何时解“套”
中美“高峰会”中的台湾问题
从“过境外交”未成看美台关系
花钱买“风光”能够救自己?
十、附录
(一)新书评论
春风何日化积冰——李家泉教授为陈天福先生著《阿福真言》作序
两岸关系研究科学化的重大成果——李家泉教授评《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
民进党研究在大陆——李家泉教授评徐博东教授新著《透析台湾民进党》
一本申讨扁氏“台独”的檄书——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中国台湾岂容“非中国人”政权——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二)文章评论
评李家泉教授《悲剧人物陈水扁》一文
后记
新世纪的台湾思考
总序
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两岸关系的思考与展望
“九一”事件对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可能影响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论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意义
论“台独”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源
民进党执政状况评析
十年民进党发展趋势及对策
台湾选举政治中的中间选民与对其开展工作的建议
台湾政局走势
应对台海形势推动国家战略
对影响台海形势发展要素的基本评估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与策略思考——论为什么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而不是制定《统一法》
论台湾政治制度转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制定《反分裂法》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台湾当局推动“宪改”的可能走向
评陈水扁“废统事件”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论“台独”话语霸权的建构
《台湾通史》:“维民族精神于不堕”
略论台湾当局的两岸“三通”政策
民进党路在何方
民进党未来两年的大陆政策走向
未来两年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的可能走向
《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的两岸关系走向
对台湾“大选”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几点看法
民进党执政以来的大陆政策述评
论民意是“解扣化独”之本
台湾2005年:民情、民意、民进党
陈水扁的大陆政策
国际法视角下的台独问题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人权与主权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与台独的限度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对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之影响评析
回顾与展望:20世纪大陆台湾史研究述评
国民党发展论述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万死一询众父老,岂为汉节始沾衣——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汉文保存运动
政治环境的嬗变与民进党再转型之痛
《反分裂国家法》与台湾社会“国家认同”的塑造
当前台湾民众统独心态简析
1978年以来两岸政治与经济
刍议民进党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
借鉴台湾地区经验.促进大陆农业产业化
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
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述论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由来、历史及现实
民进党“台独”转型的现状及前景评估
总序
民进党转型为何难
好玩无好果
陈水扁的“三箭”射向何方
为何“共识”变“精神”
误判情势引发“核四政灾”
“听其言观其行”的内涵和意义
朝野争夺的攻防线——大陆政策
“经发会”能发展经济吗
劫后余生国民党重新上路
“共识”难见“实效”
解剖“台联党”的“焦虑型独经”
不要错失时机
年关又至话两岸
寻找打开两岸僵局的钥匙
“8吋晶圆风波”愈演愈烈
陈水扁的“善意”从何而来
国亲合作有难度的壮举
从“老三论”到“新三论”
究竟是谁在搞恐怖
国民党党产为何岌岌可危
民进党查党产另有图谋
“三通”与台湾“军事安全”
“新三句”阐释对台政策
北高选举给台湾提个醒儿
陈水扁执政又一年
“春节包机”将首次飞越海峡
三个因素制约两岸“三通”
台湾为何密集进行军事演习
解读台军“先制攻击”计划
回顾汪辜会谈推进两岸关系
陈水扁上台三年诚信尽失
SARS面前假与真
台湾“朝野”争战何时休
台湾教改举步维艰
台湾主流民意与两岸关系
如何能实现两岸“三通”
民进党激化社会矛盾几大招数
谁能治台湾的“经济病”
民进党是怎样处理两岸关系的
陈水扁“务实外交”手段解读
台湾经济状况,让数字说话
陈水扁“拼经济”消极怠工
“善意牌”和“台独心”
从辉煌到衰败国民党要卖媒体
蓝绿双方如何走
阿扁“军独戏”越唱越跑调
“军事妄想症”祸害台湾
看蒋家父子在台湾“入土为安”
台军宣传“反斩首”暗藏玄机
台当局强化“心战”为“台独”
岛内民众走上街头反军购
陈水扁的“拆字游戏”
台“万安”演习民心难安
台当局不择手段推动军购案
台湾“金钱外交”黑幕重重
布什为何骂阿扁
台湾政坛“绿色恐怖”加剧
驳斥对《反分裂国家法》的四项攻击
两岸政党交流的新篇章
两岸政党交流意义深远
反“台独”,固泛蓝,新党12年
王马同心 国民党的明天可期
重整再出发宋楚瑜面临新任务
马英九将会把国民党带向何方
剖析当前台湾政坛“五大焦点”
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
透视台当局“灌输的意识”
台湾民意和政治文化在起变化
“二统”出台背景与“废统”阴谋
反“台独”是当前最紧迫任务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决不改变
灵活务实寻求两岸政治僵局突破
正确认识“反独阶段”的特殊性
两岸经贸论坛是两岸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两岸和平发展”新论述
再认识对台工作新战略重大意义
发展两岸交流推动和平发展
“过境外交”走入死胡同
民进党还会有奇迹吗
陈水扁举着“本土牌”反扑
“台独”的国际生存空间不断萎缩
中美“合作反独”大局不容破坏
“台独”是台湾发展过程中的一劫
“维持现状民意”的特点和内涵
“反独”从最坏处准备最好处着想
民进党在挣扎
台湾社会错综复杂的四类矛盾
三说“倒扁”
李登辉是如何危害国民党的
民进党执政动荡不安原因简析
简析“台湾正名运动”
从宣扬“一边一国论”看陈水扁当局的分裂图谋
关于台湾民间对外交往的几个问题
评台湾“公投”的发展演变及实质
民进党执政趋势分析
后记
世纪初的交锋
总序
“台独”运动与民进党的成立探析
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投放
台湾民进党当局在两岸“三通”问题上的立场及我应采取的对策
论民进党当局“宪改”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民进党治下台湾政治与经济问题的纠结
后记
陈水扁何去何从人们正拭目以待
回避“一中”原则,何来“柳暗花明”——简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就职演说
陈水扁应向朝韩领导人学什么
陈水扁“新中间路线”的破产
陈水扁两岸政策的困境与出路
评吕秀莲承认“九二共识”
玩文字游戏无益于互信
警惕美、日、台反华势力的新动向
阿扁近来为何“发飚”
“绿色执政,品质没保证”
这三服“药方”真能救得了台湾吗
暗度陈仓:从教育入手
台湾地区公共安全掠影
选战落幕后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评析
析民进党人士在两岸问题上的思考盲点和认识误区
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等于选择“战争”
陈水扁搞台独与“老母鸡孵小鸡”
《台湾前途决议文》之路,就是“台独”之路
两岸和平统一可能面临四大挑战
实现和平统一五大有利因素
陈水扁推动“公投制宪”居心何在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简评台湾“公投法”
扁李合流掀“台独”恶浪
“公投制宪”台湾之灾
是“防御性公投”还是“进攻性公投”
陈水扁为何炒作“防御性公投”
台湾“大选”:鹿死谁手
陈水扁亡于意识形态偏执症
大陆反制“公投”、遏制“台独”的战略选择——兼论两岸关系已进入不确定期
二·二八“手牵手”真的让绿营翻盘了吗
民进党大老连署批扁不是偶然
台湾“大选”后的政治效应
“民进”无存乃台湾最大损失——评许信良批扁的政治义涵
扁吕胜选不代表民心向“独”
就“五·一七声明”徐博东与陈文茜对谈录
阿扁真想解决族群问题吗
美台为何频频提出“二轨对话”
陈水扁“绿化”媒体又出招
扁李合流又搞“制宪运动”
台当局成立“特调会”意欲何为
“统一时间表”是如来佛手掌心
台当局攻击阿妹,背后有阴谋
吕秀莲鼓吹“准战争”意欲何为
陈水扁空言建立“两岸和平稳定架构”
混淆视听的“双十讲话”
台当局为何又操弄族群议题
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台“正名”游戏颇具讽刺意味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依然严峻
台当局再次挑战“一个中国”
陈水扁“赔了夫人又折兵”
陈水扁所为与“九二共识”背道而驰
叩关联合国,再次暴露陈水扁“台独”嘴脸
“三·一九枪击案”还会有真相吗
美要向台当局传递什么信息
台谍案重创不了“美台关系”
粗话风波突显台湾“外交”焦虑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台海策略将趋于清晰化
“文化台独”注定要失败
选战落幕后的台湾将走向何方
2004台对外关系四处碰壁
2004年两岸关系发展基本状况
纪念辜振甫: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谈判
春节包机吹不散台海阴云
莫过高评估包机意义
民进党新一波权争暗潮汹涌
包机常态化难在何处
令“台独”胆寒的《反分裂国家法》
阿扁真的承认“一中架构”了吗
“扁宋会”:阿扁“曲线台独”的新戏码
新提法新思考:简析对台四点意见
民进党当局执政前景蠡测
“不预设前提”是假,图谋分裂是真
反分裂法具长远全局战略意义
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发展
《反分裂国家法》阻断台湾当局追求“法理台独”的企图
“台独”走进死胡同
民进党渐失两岸政策的话语权
“台联党”数典忘祖
“台湾意识”的产生与内涵
民进党如何应对国民党登陆热
从连战“登陆”看民心思治
两岸之间民心最大
大陆对台新思维
求大同存大异胡连会开启两岸发展新阶段
“胡宋会”六点共识:大陆诚意与善意的体现
台湾“政党和解”能走多远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能否成行
国民党百年老店,谁主沉浮
后连战时代的国民党将走向何方
两岸政党交流机制:影响力投放的新渠道
大棋局下的北京对台政策
“宪改”:陈水扁的最后一招棋
百年沧桑君与共新党访大陆再奏两岸交流强音
彰显民族大义 不论江湖庙堂
从连宋来访看两岸经贸交流大势
陈水扁为何焦虑
台湾当局“试应手”的真真假假
台湾当局为何害怕水果登陆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五大结构性矛盾
陈水扁“宪改”议题上频频出招
王马之争还有续集
王马之争:台湾政治文化的分野
马英九2008:以逸待劳还是强弩之末
两岸政党基层交流的战略与策略考量
纪念台湾建省120周年:让历史告诉未来
抗战时期台湾人民的祖国意识
“高捷弊案:火烧民进党
四面楚歌 陈水扁有下台之虞
美国对台政策趋向理性和务实
海峡两岸:点击2005亮点展望2006新局
台湾之行所见所想
王金平可能成为台湾政治板块最大变数
马英九打碎陈水扁“神话”
浅析大陆对台政策策略的调整
“厦门讲话”以柔克僵
转折与突破:2005年两岸关系评析
王金平可能成为台湾政治板块最大变数
两度执手智者风范——悼念汪道涵会长
什么是“台海现状”
美国因何为陈水扁“终统”放水
谁在为陈水扁出谋划策
美国为什么“放水”
陈水扁“独”步迈进必自焚
论台湾电视中政治节目的娱乐化蕴含的选举文化
陈水扁“终统”无异“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向布什叫板 陈水扁自取其辱
陈水扁“迷航之旅”的政治盘算
两岸博弈势在大陆
“积极管理”无异于作茧自缚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纪念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发表11周年,进一步开始对台工作新局面
和平发展,诚意体现
扁“放权”求自保 岛内呈现两岸关系“利多”情势
国共握手 民族大义
陈水扁放权后的台湾政局走势
透视陈水扁家族腐败案
分歧放一边务实助直航
未来两年民进党大陆政策前瞻
陈水扁六年来干了些什么
货运包机首航两岸“三通”可待
民进党“全代会”替陈水扁背书
亲绿学者持续倒扁为哪般
美军事交流在大陆台湾两岸下注
“经续会”上演一幕政治闹剧
“经续会”能否成为台湾经济的转机
“亲绿学者”“倒扁”意在何为
从陈云林能否赴台看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调整
民进党时期台湾经济发展之弊端
两岸包机节日化有助直航
倒扁之路还要走多远
台欲购美66架战机意欲何为
“机要费”案捣扁要害蓝绿营共同“炮轰”扁
温州商人到台湾炒楼盘
民进党为何冒死“挺扁”
“倒扁”与“挺扁”:台湾利益政治的表现与走向
“经续会”封杀两岸经贸
“倒扁”运动与台湾政治的发展
二十年发展,民进党丢失了什么
“宪改”陈水扁的下一步棋
台湾农业的前途在大陆
陈水扁放权后的台湾政局走势
民进党时期台湾经济发展之弊端
唯有遏制“台独”,才能维护两岸现状
压扁阿扁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记
陈水扁现象透视
总序
序言
自序
一、台岛风云
台当局所谓“公投制宪”是蓄意挑衅
“防卫性公投”的欺骗性
公投议题的险恶用心
谁在葬送台湾的未来
大选即至,危机四伏
台湾“三·二○”大选的迷思
选后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
值得注意的台湾选后政治走向”
选战未开始,先打“悲情牌”
台“立委”选举结果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台湾县市长选举看民进党政权
台湾是不是处在“文革”末期
对于台湾政局的新期待
“假悲情”泪,“真悲情”果
台“罢免案”结果说明了什么
施明德的“倒扁”会成功吗
马英九先生面临新考验
不要把台湾内部矛盾转移为两岸矛盾
台湾“乱象”何时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台湾反贪倒扁形势观察
从“反贪倒扁”到“北高选举”
二、综合论述
邓小平与“一国两制”
形势·政策·走向——接受中央党校访谈参考提纲
如何才能避免两岸“兵戎相见”
十问陈水扁
对陈水扁当局和两岸关系的看法——澄清新加坡《海峡时报》不实报道
陈水扁的“台独时间表”
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的要害是“台独”
“台独”岂是“民心所向”——一首台湾民歌引发的联想和深思
春风今又至冰消待何时——试析贾庆林“九·二八”讲话对两岸
统一时间表关键看台当局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感言
一年来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陈水扁的“五大恐惧症”
陈水扁“新春讲话”透析
从“扁七点”看“废统”阴谋
“悲情牌”下尝“苦果”
从陈水扁纪念任职六年谈起
荒唐透顶的“国安报告”
当前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几个问题——在15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水扁会不会发动“台独政变”
“第二共和”就是“台独”
陈水扁政权为何“危而不倒”——2006年台湾形势回顾与展望
三、两岸态势
民进党以“党魂”阻“三通”
陈水扁又在耍什么新花招?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也谈马英九
陈水扁所谓“和平”的虚伪性
海峡两岸关系的沧桑变化——纪念江泽民“八项主张”发表十周年
春天的燕子来了吗——两岸专家解读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
春风终解千层雪
“三·二六”游行是逆潮流而动
江丙坤大陆行的影响和启示
连战来访引发的回忆和联想
连战先生“大陆行”是成功的
从连宋来访看两岸多党互动
新党“民族之旅”的启示
赞台湾“新党精神”
赞肖万长先生的“一中市场”
悼念辜振甫先生
两岸人民将永远怀念汪老先生
再寄哀思于汪老遗体告别会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国共“两岸经贸论坛”会的意义
第二次“胡连会”的重要意义
陈水扁又玩起“两岸牌”
向台湾绿营朋友们推荐一篇好文章
目睹“红潮、绿土”话两岸
四、专题探讨
台湾新一轮大选后形势及两岸关系趋向
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
历史上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两岸主要政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
陈水扁和“后陈水扁”时期
五、媒体采访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攸关台湾前途(采访稿)
宋美龄值得肯定的三件事——《新浪观察》记者专访纪要
“台独”也是纸老虎——答《新华网》记者问
冷眼看陈水扁的“台独”表演
陈水扁“公投”言论要害何在——李家泉教授答本报记者
今后台湾岛内局势会继续动荡——在《中国评论》组织的《思想者论坛会》上的发言
戳穿陈水扁“善意”的谎言——答《国防知识报》记者
陈水扁要的是什么样的“和平”——李家泉教授答台港记者问
两岸人民渴望 “台商春节包机”——《东方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报道
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大意义——答《国防知识报》记者问
就江丙坤访大陆与TOM网友们座谈(TOM实录)
癔梦初醒“二·二八”——《侨报》访谈
春节包机可为直航“三通”创条件——《人民政协报》港澳台侨周刊记者访谈
台检调“起诉书”对陈水扁和其政权的影响?——答香港《新报》等多家媒体记者问
六、形势短评
“两岸互动架构”说是骗局
改变策略先发制人
驳“恐怖平衡”论
驳“并吞”说和“反并吞法”
坚决反“独”,刚柔兼备
对台立法研究曾经历三个时期——答香港《文汇报》记者问
台湾当务之急是废“独”
对台研究上的一支新军——在联大台湾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国民党在沟通两岸上有使命感
“冰源”与“电源”
大陆“开门”,扁门“半掩”
我的“两个‘不解之缘’”
再谈陈水扁的“变”与“不变”
“去中国化”和“去政府化”
回应陈水扁“二、三、四”阶段论
大陆对台政策“软硬都到家”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陈水扁奇异而荒唐的怪招
陈水扁“元旦讲话”的要害何在?
陈水扁春节期间又放“试探气球”
给马英九提个醒
我赞成“铁杆泛绿”访大陆
再谈台湾“铁杆台独”访大陆
也谈“大象和兔子”
陈水扁的最大败笔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从陈水扁“下令拆除两蒋铜像”谈起
大陆仍稳握两岸关系主导权
扁马会是“各说各话”
万里晴空悲孤雁
浅议“飞弹”和“熊猫”
陈水扁现象浅议
悲剧人物陈水扁
民进党的“围魏救赵”战术
七、政党评述
关于两岸“不等边”三政党关系
民进党政权天怒人怨
民进党向何处去
再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三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四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五论民进党向何处去
困局中的民进党“全代会”
陈水扁弊案正在拖垮民进党
但愿民进党能成为台湾良性政党
民进党必须调整的“四大心态”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老店新开,有喜有忧——谈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胜选后看国民党及其未来
从国民党的“广告风波”谈起
马英九为何急于处理“党产”
台湾奈何“统”声低而“独”声高——国民党与民进党观察比较
台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执政党
八、两岸政策
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反分裂国家法》旨在把我对台政策“法制化”——在《思想者论坛》会上的发言节录
“以人为本”乃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
“以人为本”和“以权为本”
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的核心
我对两个“一中”的解读
“九二共识”的迷津与真相
“防卫性公投”和“防卫性反独”
香港“一国两制”对台湾应有启示
“公投制宪”是陈水扁的政治坟墓
所谓“国号”之争与“法理台独”
陈水扁的“法理台独”与“软性政变”
马英九先生“两岸观”探讨
九、对外关系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光彩角色
美台拉紧关系意欲何为
美国对台:战略利用,战术控制
台独活动与美日关系
陈水扁为何把目光转向日本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究拟何时解“套”
中美“高峰会”中的台湾问题
从“过境外交”未成看美台关系
花钱买“风光”能够救自己?
十、附录
(一)新书评论
春风何日化积冰——李家泉教授为陈天福先生著《阿福真言》作序
两岸关系研究科学化的重大成果——李家泉教授评《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
民进党研究在大陆——李家泉教授评徐博东教授新著《透析台湾民进党》
一本申讨扁氏“台独”的檄书——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中国台湾岂容“非中国人”政权——李家泉新著《陈水扁主政台湾总评估》读后
(二)文章评论
评李家泉教授《悲剧人物陈水扁》一文
后记
新世纪的台湾思考
总序
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两岸关系的思考与展望
“九一”事件对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可能影响
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
论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意义
论“台独”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源
民进党执政状况评析
十年民进党发展趋势及对策
台湾选举政治中的中间选民与对其开展工作的建议
台湾政局走势
应对台海形势推动国家战略
对影响台海形势发展要素的基本评估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战略与策略思考——论为什么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而不是制定《统一法》
论台湾政治制度转型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制定《反分裂法》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台湾当局推动“宪改”的可能走向
评陈水扁“废统事件”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论“台独”话语霸权的建构
《台湾通史》:“维民族精神于不堕”
略论台湾当局的两岸“三通”政策
民进党路在何方
民进党未来两年的大陆政策走向
未来两年陈水扁当局大陆政策的可能走向
《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的两岸关系走向
对台湾“大选”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几点看法
民进党执政以来的大陆政策述评
论民意是“解扣化独”之本
台湾2005年:民情、民意、民进党
陈水扁的大陆政策
国际法视角下的台独问题
台海形势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人权与主权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台湾地缘战略地位的形成与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与台独的限度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对台湾政局及两岸关系之影响评析
回顾与展望:20世纪大陆台湾史研究述评
国民党发展论述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万死一询众父老,岂为汉节始沾衣——谈日据时期台湾的汉文保存运动
政治环境的嬗变与民进党再转型之痛
《反分裂国家法》与台湾社会“国家认同”的塑造
当前台湾民众统独心态简析
1978年以来两岸政治与经济
刍议民进党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
借鉴台湾地区经验.促进大陆农业产业化
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
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述论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由来、历史及现实
民进党“台独”转型的现状及前景评估
徐博东,广东梅州市蕉岭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2005年度被评选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6年度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兼任国台办涉台宣传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和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职。1984年起从事台湾史研究,后转入两岸现状研究。曾七次赴台进行学术交流,是祖国大陆民进党研究的拓荒者之一。主要著作有《透析台湾民进党》、《丘逢甲传》、《世纪交锋》、《台湾传统文化探源》等。发表专业论文一百多篇。 陈星,1974年生。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所长、讲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毕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其他课题多项,发表时事评论及学术论文100余篇。
台湾问题不仅是当前中国政治乃至亚太安全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也是学术领域亟需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台湾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强涉台研究、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乃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重责大任。 在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建院一周年到来之际,各位专家通力合作,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将2000年以来大陆台湾研究界的学术精品分类结集,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库》的第一批成果正式推出,这既是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学术研究精华的一次总结和检阅,也是对台湾研究院建院一周年的最好献礼。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