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变迁
作者:于秋华
出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12
页数:359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65410659
ISBN-10:7565410659
去豆瓣看看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1.4 基本概念与相关范畴的界定
1.5 贡献与创新
2 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1550-1840)
2.1 原始工业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2.2 原始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水平
2.3 原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2.4 明清政府的手工业经济政策
3 晚清民国时期的乡村半工业化(1840-1949)
3.1 乡村半工业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3.2 乡村半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水平
3.3 乡村半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3.4 晚清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演变
4 计划经济时期的社队工业化(1949-1978)
4.1 社队工业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4.2 社队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水平
4.3 社队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4.4 社队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5 改革开放以后的乡镇工业化(1978-2011)
5.1 乡镇工业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5.2 乡镇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水平
5.3 乡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5.4 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6 乡村工业化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前景
6.1 中国工业化的特殊道路与历史脉络
6.2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
参考文献
于秋华,辽宁凤城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等。从事经济学研究30余年,曾出版《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光明日报》《社会科学辑刊》《经济纵横》《财经问题研究》等报纸和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变迁》向读者呈现的是一幅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历史画卷。考虑到以远程贸易为目标的大规模农村家庭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兴起的,因此,《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以明清时期的原始工业化为起点,依次考察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乡村半工业化、计划经济时期的社队工业化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乡镇工业化,并将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乡村工业发展的内容分成社会背景、发展水平、生产组织和政府政策四个方面,以此构成全书的主体结构。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对中国乡村工业化历史变迁进程的考察,力图探索传统积淀与现代乡村工业发展之间的传承关系,展示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