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人格的批判与重构:康德审美人类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朝元 著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丛书:审美人类学丛书
页数:247
定价:19.50 元
ISBN-10:7563359486
ISBN-13:9787563359486
去豆瓣看看 引言
第一章 审美式的人生之路
第一节 哥尼斯堡的同龄人
第二节 学校生活
第三节 从家庭教师到大学教授
第四节 探索宇宙星空与研究人类心灵
第五节 建构“批判哲学”
第六节 启蒙与追问-人是什么
第七节 巨星陨落而余韵永恒
第二章 思想渊源和早期形而上学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思想源流
第三节 自然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
第四节 对理性主义的重新审视
第五节 走向未来形而上学
第三章 理论理性:人的认识能力的范围及界限
第一节 现象界与物自体
第二节 科学知识:先验综合判断
第三节 纯粹认识形式:时间、空间及范畴
第四节 图式理论:感性直观与知性范畴的中介
第五节 先验幻象:理性超越现象界的迷误
第六节 二律背反:物自体不可认识
第四章 实践理性:人的道德行为与理想追求
第一节 自由:心中的道德律令
第二节 善恶观念:实践理性的对象
第三节 道德法则中的情感问题
第四节 义务和人格
第五节 至善概念与实践理性的矛盾
第六节 道德公设: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
第七节 道德教育: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第五章 判断力:人的审美创造能力与崇高心灵
第一节 审美判断
第二节 美的分析
第三节 追问崇高
第四节 艺术的本质:自由的游戏
第五节 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
第六节 审美意象
第七节 艺术天才
第八节 关于艺术分类问题
第九节 美:道德的象征
第十节 目的论与审美辩证法
第十一节 《判断力批判》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第六章 信仰和希望:审美人格的重构
第一节 宗教问题
第二节 政治理论
第三节 历史哲学
第四节 永久和平论
第五节 人是目的
主要参考书目
王朝元,男,1958年5月生,汉族,广西荔浦县人。1977年备考入桂林地区师范学校化学大专班学习,1981年2月毕业后回荔浦工作。1986年9月考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本科班学习,1988年6月获文学学士学。1990年9月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3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住教,并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社、中文采、学报编辑部工作,历任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羹缩窒主任、《小学生跟我学》编辑部主任、《作文大王》编辑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主任等。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文系教授、美学专业硕导。著有《现代美学原理》(合著)、《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合著)、《莫扎特传》(译著)、《天籁与心灵的回声》、《文学艺术与审美》《寻找母亲的仪式》(合著)、《神圣而朴素的美》(合著)及30余篇学术论文。
对康德审美式的人生历程作了简要介绍,阐述其哲学美学思想渊源和早期的形而上学研究。在理论理性方面,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范围及界限作了分析。从实践理性视角,他说明了人的道德行为与理想追求。对于判断力而言,康德探讨了人的审美创造能力与崇高心灵。审美性的道德的人才是康德心目中的真正作为本体的人。康德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是探究人的自由和使命的学说,是从道德与审美的视角对人格的批判与重建。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