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下册)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与同类教材的不同点,即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又称“小学”)内容统领全书。此外,它在选篇方面亦独具特色。兹分述如下。一、突出“小学”特色:要掌握汉字字词,不外乎形、音、义三个方面。众所周知,古人对此已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这“三学”“历史文选”课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量讲解,然而适当引入“小学”的实用部分却完全必要。“小学”的研究成果,为驾驭古汉语字词提供了途径。学生掌握了这三学的实用部分,就可对每个汉字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而不但可准确把握每个字的各种含义,而且还可举一反三,即在离开教师之后仍能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古汉语水平。二、选篇特色:1.首次选入“小学”篇章。2.首次遍选四书五经。以往的20多种教材,无一例外都选了经书,但对群经之首的《周易》却很少有人问津;选《论》、《孟》者甚多,而选取《大学》、《中庸》者亦鲜有闻。这次我们不但选入《周易》,且全文选入《大学》和《中庸》,从而成为遍选四书五经的第一种教材。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五经就成为历代选官取仕的必考内容;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自元仁宗始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见《元史》卷81《选举志》)。因此四书五经的思想,已溶化于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各级管理者的血液之中,成为指导他们处理一切国政大事的高原则。从这一事实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五经(后期包括四书)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深刻的文献,因此也应是我们《历史文选》首先考虑选入的篇章。3.首次选入佛经、道藏。这次编修,除注意选取竹简、诏令奏议、笔记文集、类书等篇章外(甲骨文、金文已成专门之学,故未选),还特选佛经、道藏各一篇。佛教自东汉传入华夏大地,近两千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高统治者到庶民百姓,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其直接、间接的种种影响(笔者认为:对反宗教者来讲,宗教同样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是影响的性质不同而已)。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