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品德与社会课程概述
一、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一)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公民性
(四)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
(一)源于学生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
(三)引导学生生活
四、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
(一)一条主线
(二)点面结合
(三)综合交叉
(四)螺旋上升
五、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分层次陈述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突出特点
六、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建构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的性质
(三)“课程内容”呈现特点
(四)“课程内容”的意义
第二部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
(一)整体把握、落实课程目标
(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活
(三)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五)随时充实教学内容
(六)不断拓展教学空间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二)评价的内容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四)评价的实施与反馈
三、品德与社会教材与使用
(一)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功能
(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三)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特点分析
(四)品德与社会教科书述评
(五)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使用
四、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标准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可能
(二)课程资源在哪里
(三)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五)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六)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原则
五、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管理
(一)全面落实课程计划
(二)支持教师提高,鼓励教师发展
(三)课程实施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
(四)学校、社区和政府统筹协调,为课程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六、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呼唤专业化教师
(二)在教学过程中成长
(三)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第三部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
(一)对社会问题的着眼
(二)对社会现象的疑问
(三)学习社会事态的过程
(四)构想学习过程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
(一)讨论式教学策略
(二)互动式教学策略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策略
(四)探究式学习策略
(五)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六)合作学习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