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
作者:张后尘 著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
页数:217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040362831
ISBN-10:704036283X
去豆瓣看看 感悟榜样
清如玉壶冰——向名家学习、致敬
谨以一支小曲入乐章——为刘重德先生九十华诞而作
不待扬鞭自奋蹄——记编审禾果
献身科学的勇士——数学王国的精英
创新·拼搏·有序——一个迟来的高教人感悟外语分社
主编言志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
论外语学报主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关于21世纪外语学报发展战略的思考
办好学报,交流信息,促进外语教学与科研——纪念《外语与外语教学》创刊60期
回顾与展望 ——《外语与外语教学》93新年献词
再上新台阶——《外语与外语教学》94新年献词
三十而立——纪念大连外院建院50年、《外语与外语教学》创刊1 5年
主编寄语——《外语与外语教学》96新年献词
纪念是一次推动——《外语与外语教学》百期献词
携手共铸辉煌——《外语与外语教学》97新年献词
借鉴·创新·发展——新世纪第一春献词
在审稿中学习——访王宗炎教授
立足改革高扬创新
《中国外语》05新年贺词
引进与创新——纪念《中国外语》创刊一周年
回顾与前瞻——《中国外语》06元旦献词
珍视过去,开创未来——写在《中国外语》创办两年的日子里
与时俱进,不袭一体——《中国外语》07元旦献词
《中国外语》08新年献词
《中国外语》第二届编委扩大会(广州)发言
学术探索
语言学研究热点扫描
深化外汉语言对比研究,提高语言研究和教学水平——全国俄汉语言对比研讨会侧记
从文化对比到跨文化对话
视野融合的立足点
外语科研创新三题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原则
翻译学:在大论辩中成长
语言学研究与现代科学发展
词典编纂是创造性的科研活动
关于双语词典的特色
创新与双语词典编纂
双语词典抽样比较研究
西语哲研究大有前途——寄语2009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年会
寄语第六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方法论思考
“整合高端论坛” (2008年12月)开幕词
准备、创新与开疆拓域——外语学术研究方法论中的几个问题
序跋摭评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美学语言学》再版序
来自首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前言)
研究外语教育发展战略开创外语教育的新局面——《外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评介
翻译学:欢迎深入扎实的基础工作——兼评《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语言与翻译新论》评析
《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序
研究·借鉴·创新——《英俄德法西日语文词典研究》评介
引导方向开阔视野——2002年《外语研究》纵览
“雕虫”寄语——《全国青年俄语学者学术论文集》编审记
《外语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序
留住真情
要多关爱青年作者
学者对话的力量
学路无尽头
哪怕只有一个人记得你
举贤是一种责任
留住真情
先辈遗风
先辈遗风
情爱无疆
金婚夜话
秀中,你永远在我们心中
莫斯科行
莫斯科行
张后尘,笔名白柯,籍贯北京,1933年生。教授、科普作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
1952年8月毕业于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后保送到辽宁大学外语系,11955年1月本科毕业,分配到化工部,随同苏联专家从事口译和笔译。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情报所做科技翻译和科学文摘编辑。1960年调到辽宁科技大学任教。1970年调人大连外国语学院任教。80年代后任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退休后,聘到《中国外语》任主编。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学刊》、《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辞书研究》、《中国翻译》等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10余所大学聘任为兼职(荣誉、客座)教授,如厦门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校。90年代创办中国外语教授沙龙、中国外语博士论坛等学术会议。
《学路》原名叫做《学路无悔》,学路,学字当头,就先说学吧。学是一生的事。学不仅包括学习各门知识,还要向各方面的人学习,把别人的知识学过来,更是受用终生的。因为他那里积存着宝贵的财富。在学路上,不能疏忽任何一方面。要见知识就学,见方法就学,见知识分子就学,见农民也要学,见任何人都要学,而且要毕恭毕敬地学。要活到老、学到老,搞清所学有何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