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周蕴华

目 录内容简介
周蕴华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他自幼喜欢绘画,少年时代关于乡贤徐悲鸿刻苦学画的故事,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小学毕业后,由于家道中落,他辍学在家务农。1950年,周蕴华考入省立洛社乡村师范,是学校的宣传骨干,美术上的佼佼者,这得益于美术老师徐风的培养。徐风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高足。徐风为人厚道、敬业,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周蕴华成为徐悲鸿的再传弟子。1954午,周蕴华在金坛县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一年后,因其美术特长,他被调到县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工作。那时的周蕴华精力充沛,工作之余刻苦自学绘画,几年中竞得千余幅习作。“文革”开始,主要从事宣传工作,“国油版雕”,“年宣连”,他十八般武艺样样拿起。20世纪50年代初,他接触了民间艺术家芮金富,芮金富的刻纸名作《狮子楼》,构思巧妙,工艺精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70年代,他在金坛市文化馆,用了近十年时间从事剪纸的组织辅导及创作,培养了一批学牛,创造出“金坛刻纸”的品牌,被誉为“江南一枝花”。他几十件剪纸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有《祖国万岁》、《弄玉臣》等四件作品被收藏。
在创作剪纸的同时,周蕴华不忘创作中国画,尤其是对山水画情有独钟,创作了人量山水山作品。1987年,年轻的周蕴华一次走出常州、走出江苏,来到北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周蕴华中国画展览”。北京是中国的艺术中心,能够得到北京美术界的承认就意味着画家创作的成功。在画展的开幕式上,专家学者对他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1988年,他调到常州后,全面负责刘海粟美术馆的筹建工作。他借代表刘海粟美术馆向伞国名家征集书画作品的机会,或北上京城,或南下广东,拜访了李可染、关山月和吴冠中等先生,感受和思考艺术大师的见解及有关中国画创新等重大问题,还赴香港拜访了艺术大师刘海粟。刘海柴看了他的中国画新作后连声称好,称有意境有笔墨,是真正的中国画,并给他题写了“青云阁”的斋名及“宏约深美”墨笔。刘海粟希望他的“云水”主题能更上一层楼,寄望他能存中同画的精髓上不断深掘与升华,朝着艺术大家的目标奋勇进取。
在创作剪纸的同时,周蕴华不忘创作中国画,尤其是对山水画情有独钟,创作了人量山水山作品。1987年,年轻的周蕴华一次走出常州、走出江苏,来到北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周蕴华中国画展览”。北京是中国的艺术中心,能够得到北京美术界的承认就意味着画家创作的成功。在画展的开幕式上,专家学者对他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1988年,他调到常州后,全面负责刘海粟美术馆的筹建工作。他借代表刘海粟美术馆向伞国名家征集书画作品的机会,或北上京城,或南下广东,拜访了李可染、关山月和吴冠中等先生,感受和思考艺术大师的见解及有关中国画创新等重大问题,还赴香港拜访了艺术大师刘海粟。刘海柴看了他的中国画新作后连声称好,称有意境有笔墨,是真正的中国画,并给他题写了“青云阁”的斋名及“宏约深美”墨笔。刘海粟希望他的“云水”主题能更上一层楼,寄望他能存中同画的精髓上不断深掘与升华,朝着艺术大家的目标奋勇进取。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