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农业科技发展研究
作者:严少华,李德新 著
出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1
定价:85.00 元
ISBN-13:9787511611864
ISBN-10:7511611869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现代农业研究
推进江苏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储备保障江苏省粮食长期安全
加快建立江苏低碳农业新模式
江苏省几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浅析
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突破生产关系制约瓶颈释放粮食增产巨大潜能
关于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思考及初探
关于控制秸秆焚烧、推广秸秆还田的思考与建议
从两个现象透视农业经营方式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剖析制约瓶颈推进高效农业二次飞跃
巧用林地小气候发掘农业大空间
江苏省直播稻发展状况调研与对策建议
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的冷思考
关于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增收
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新时期农业发展特点及科技支撑对策
关于江苏省有机种植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市场竞争力
试论实施财政支农政策的必要性
用科学发展观化解“三农”发展难题
做好开发水生蔬菜这篇大文章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关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思考
关于提高江苏省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南京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思考
溧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资源化脱氮脱磷是治理太湖的重要途径
江宁湖熟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异常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部分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农业科技在江苏“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江苏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措施探讨
依靠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分析
构建创新体系 提升创新能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农业科研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院地合作——新时期科技服务工作的重大创新
加快推进江苏省农区所特色学科发展
关于江苏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
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的深层思考
跨越世纪的神农伟业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第三部分 农业科技发展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严少华,男,1956年1月出生,江苏滨海人,现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农学会理事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滩涂开发研究、农产品清洁生产研究、水污染生物治理研究、循环农业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重大项目1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农产品清洁生产研究和蓝藻资源化利用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德新,男,1961年9月生,江苏海安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早期在江苏农业科技报社从事农业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2000年后开展宏观农业研究和农业科技发展研究,现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处督导员、研究员。主持江苏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及科技支撑对策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农村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上不去,粮食安全和食品供给就要受阻,社会就不稳定;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上不去,拉动内需就要受阻,社会经济就要受到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多年把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
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经验: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三靠”紧密结合与配套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三大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从而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坚强支撑。当代农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不仅全面进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而且渗透到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我国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