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2012中国财政发展报告: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财政公平分析
作者:曾军平,刘小兵 编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
页数:516
定价:89.00 元
ISBN-13:9787301217559
ISBN-10:7301217552
去豆瓣看看 总论
0.1 导言
0.2 财政公平的伦理规范体系
0.3 一般预算收入的公平性分析
0.4 一般预算支出的公平性分析
0.5 公共信托基金的公平性分析
0.6 隐性收支的公平性分析
0.7 公债发行的公平性分析
第一篇 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状况
第1章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1 导言
1.2 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总量
1.3 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结构
1.4 热点问题及主要宏观政策
第2章 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分析
2.1 导言
2.2 “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发展概况
2.3 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总量分析
2.4 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2.5 2011年中国公债发行分析
2.6 2011年中国热点财税政策分析
第3章 2011年中国财政支出分析
3.1 导言
3.2 “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状况简要回顾
3.3 2011年财政支出总量分析
3.4 2011年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3.5 2011年财政支出重点项目分析
第4章 中国财政体制分析
4.1 分税制以前的财政体制
4.2 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4.3 对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附录4.1 “省直管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二篇 一般预算收入与财政公平
第5章 中国货劳税的公平性分析
5.1 导言
5.2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货劳税的公平性演进
5.3 中国货劳税的产业公平分析
5.4 中国货劳税的地区公平分析
5.5 中国货劳税的收入群体公平分析
5.6 中国货劳税的公平性改进建议
第6章 中国所得税的公平性分析
6.1 导言
6.2 我国所得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公平性提升
……
第三篇 一般预算支出与财政公平
第四篇 公共信托基金与财政公平
第五篇 隐性收支、公债与财政公平
参考文献
曾军平,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选择、集团选择及相关的公平正义等理论研究。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项目并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合作出版(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曾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二等奖和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刘小兵,男,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多部专著、教材;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得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第七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在《国富论》中,斯密曾睿智地指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对于斯密的这一论断,主流经济学片面地强调了斯密的自由秩序方面,主张市场的自由调节而反对政府的强制干预。其实,自由主义的理论学说忽略了斯密所强调的市场自由所必要的“正义的法律”的基本前提,这完全是对斯密理论的误解。实际上,市场的自由运行应该以包括财政制度结构在内的公正的法律为前提。在此情况下,财政制度结构在何种意义上是公正的,这是经济学、财政学所需要重点考虑的(其实,《国富论》有关财政收支乃至其他的政府干预行为的分析,都是基于正义性这一主题的)。与此相反,对于斯密理论进行批判而强调政府干预的学者,他们其实并未能如斯密那样去透彻领悟社会秩序得以形成的内在逻辑,尽管他们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他们不仅忽视了干预所需坚持的正义性原则,同时也忽视了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方式:应该侧重于制度架构,而不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可以肆意调整的政策操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