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西安)百年音乐文化史
作者:谷玉梅,李啸 著
出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1
定价:60.00 元
ISBN-13:9787560546056
ISBN-10:7560546056
去豆瓣看看 题词
序一
序二
作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南洋公学时期的音乐文化(1896-1906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储才必先兴学”——南洋公学之创办
二、19世纪末中国音乐发展状况
三、南洋公学引领下的近代音乐教育
第二节 肇始南洋的学堂乐歌
一、学堂乐歌概述
二、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
三、艺术大师——李叔同
四、学堂乐歌的传播
第三节 南洋公学的音乐艺术活动
一、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课——南洋公学乐歌课
二、中国近代第一部音乐教材——沈心工《学校唱歌集》
三、中国近代最早的教学法指南——沈心工《小学唱歌教授法》
四、中国近代最早的校歌——《警醒歌》和《四勉歌》
五、其它音乐实践活动
第二章 工科学校时期的音乐文化(1907-1920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的由来
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中国音乐教育
三、重视音乐及体育教育的校长唐文治
第二节 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起
一、音乐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学生音乐艺术社团的兴起
三、《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之诞生
四、《南洋公学校歌》之诞生
五、祭祀孔子的音乐活动
第三节 南洋附小童子军与校园音乐教育
一、南洋童子军概述
二、南洋童子军的音乐艺术活动
三、童子军赈灾义演活动
第四节 洪深、丁西林、杨锡冶的作品及艺术思想
一、洪深——奠定现代话剧导演制的中国第一人
二、丁西林——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
三、新剧股排演洪深、丁西林作品《黑蝙蝠》和《一只马蜂》
四、杨锡冶——从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中国第一位动画专家
第三章 交通大学时期的音乐文化(1921-1927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到交通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音乐激流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校园音乐艺术活动
一、游艺部续写音乐活动新篇章
二、附属小学20周年校庆中的音乐活动
三、《南洋大学校歌》之诞生
第四章 综合大学时期的音乐文化(1928-1936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综合大学之由来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概况
第二节 艺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八个文化艺术社团
一、秦绍基负责的艺术委员会
二、戴郁青、陈国钧加盟交大军乐队
三、应云卫、欧阳予倩、袁牧之等辅导交大话剧社
四、石人望指导交大口琴队
五、袁炳南、佘秉枢、何绍贤筹建领导的管弦乐队
六、陈能仁指导交大歌咏会
七、浦梦古、柳尧章、张恩袭指导交大国乐社
八、刘壁嶙、许紫云辅导的交大京剧社
第三节 综合交通大学时期的艺术活动
一、群星璀璨的交大音乐会
二、东亚第一女高音——喻宜萱交大献唱
三、三段体《母校歌》的创作始末
……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交大音乐文化(1937-1945年)
第六章 抗战胜利后的交大音乐文化(1945-1949)
第七章 建国后交通大学的音乐文化(1950-1955年)
第八章 迁校早期的音乐文化(1956-1965年)
第九章 “文革”时期的交大音乐文化(1966-1976年)
第十章 新时期的交大音乐文化(1977-2000年)
第十一章 走进新世纪的交大音乐文化(2000-2006年)
附录一:追忆交大百年音乐历史,西迁老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交通大学(西安)百年音乐文化史》读后感
附录三:交通大学(西安)音乐大事记
参考文献
谷玉梅(1960-),陕西镇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长期从事西安交通大学音乐艺术史研究,现调至华侨大学从事海外音乐教育工作。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第八、九届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学会理事。曾获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两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优秀合唱指挥荣誉证书。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等课题5项,在《人民音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交响》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陕西民间鼓舞博览》、《合唱与指挥艺术》、《舞蹈鉴赏》、《视唱教程》等学术著作及教材10部。指挥并辅导的合唱团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及国际性的演出和比赛,均取得骄人的成绩。
李啸(1986-),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硕士。曾从事过导游、歌手、主持人、记者、播音员、翻译、撰稿人等工作,参与西安交通大学百年音乐文化史及政府机关媒介传播素养等方面课题研究。现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新闻传播及政府传播等方面研究及实践工作。曾发表《沈心工“学堂乐歌”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及其作用》、《沈心工与南洋童子军》、《从到——沈心工与交通大学校歌考》等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术文库:交通大学(西安)百年音乐文化史》将重点介绍南洋公学时期的学校音乐发展状况;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在南洋公学从事的音乐活动情况;中国最早的校歌《警醒歌》、《四勉歌》、《中院院歌》的诞生及其时代意义;南洋公学时期外院开设“乐歌”课程以及沈心工等入开创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启蒙意义的学堂乐歌的音乐运动;沈心工出版的中国近代最早的音乐课本《学校唱歌集》,推动中国学堂乐歌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