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合训”系列教材:现代通信原理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1.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1.4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1.5 数字通信的特点
1.2 信道
1.2.1 有线信道
1.2.2 无线信道
1.2.3 信道模型
1.3 信息及其度量
1.3.1 信息熵
1.3.2 信道容量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4.1 模拟通信系统的指标
1.4.2 数字通信系统的指标
1.5 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史
习题一
第2章 模拟调制技术
2.1 模拟线性调制技术
2.1.1 振幅调制(AM)
2.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2.1.3 单边带调制(SSB)
2.1.4 残留边带调制(VSB)
2.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2.1 分析模型
2.2.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2.3 AM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2.3 模拟角度调制技术
2.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2.3.2 窄带调频
2.3.3 宽带调频
2.3.4 调频信号的产生
2.3.5 调频信号的解调
2.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2.4.1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4.2 调频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
2.4.3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4.4 调频中的加重技术
2.5 频分复用原理
2.6 模拟调制技术的应用
2.6.1 模拟广播电视
2.6.2 短波单边带电台
2.6.3 调频立体声广播
2.6.4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习题二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3.1 模拟信号的抽样
3.1.1 低通抽样定理
3.1.2 内插公式
3.1.3 带通抽样定理
3.2 抽样信号的量化
3.2.1 量化的基本概念
3.2.2 均匀量化
3.2.3 非均匀量化
3.2.4 对数量化
3.2.5 对数压缩特性
3.2.6 对数压缩特性的折线近似
3.3 脉冲编码调制
3.3.1 PCM编码原理
3.3.2 PCM编码器
3.3.3 PCM译码器
3.3.4 PCM编译码器芯片
3.4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3.4.1 压缩编码简介
3.4.2 差分脉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3.4.3 自适应预测*
3.4.4 自适应量化
3.5 增量调制
3.5.1 简单增量调制原理
3.5.2 自适应增量调制
3.5.3 CVSD增量调制编译码器芯片
3.6 时分复用与时隙交换
3.6.1 时分复用原理
3.6.2 PCM基群帧结构
3.6.3 数字程控交换中的时隙交换
习题三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1.1 数字基带信号的编码原则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4.3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4.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4.3.2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准则
4.4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4.4.1 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4.4.2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一般形式
4.5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5.1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5.2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6 眼图
4.7 均衡
4.7.1 时域均衡原理
4.7.2 均衡准则与实现
4.8 数据序列的扰码与解扰
习题四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
5.1 二进制数字调制
5.1.1 二进制幅移键控
5.1.2 二进制频移键控
5.1.3 二进制相移键控和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5.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5.2.1 匹配滤波最佳接收机
5.2.2 最小错误概率最佳接收机
5.3 二进制最佳接收机的误比特率
5.4 多进制数字调制
5.4.1 多进制幅移键控
5.4.2 多进制频移键控
5.4.3 多进制相移键控
5.4.4 正交幅度调制
5.5 恒包络调制
5.5.1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5.5.2 最小频移键控
5.5.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习题五
第6章 同步与数字复接
6.1 载波同步
6.1.1 辅助导频载波恢复
6.1.2 平方环
6.1.3 Costas环
6.1.4 载波同步的性能指标
6.1.5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6.2 位同步
6.2.1 外同步法
6.2.2 自同步法
6.2.3 位同步的主要性能指标
6.3 帧同步
6.3.1 起止同步法
6.3.2 帧同步码的插入方式
6.3.3 PCM30/32路基群信号的帧同步
6.3.4 帧同步系统中的漏同步和假同步
6.3.5 帧同步码的选择
6.3.6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6.4 网同步
6.4.1 准同步方式
6.4.2 主从同步方式
6.4.3 相互同步方式
6.5 数字复接原理
6.5.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6.5.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6.5.3 同步数字系列(SDH)简介
习题六
第7章 纠错编码基础
7.1 纠错编码基本原理
7.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
7.1.2 纠错编码分类
7.1.3 纠错编码中的基本概念
7.2 常用检错码
7.2.1 奇偶校验码
7.2.2 水平一致校验码与方阵码
7.2.3 恒比码
7.2.4 群计数码
7.3 线性分组码
7.3.1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7.3.2 生成矩阵与一致校验矩阵
7.3.3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译码
7.3.4 汉明码
7.4 循环码
7.4.1 循环码的概念
7.4.2 循环码的描述
7.4.3 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
7.4.4 常用循环码
7.5 卷积码
7.5.1 卷积码的描述方法
7.5.2 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
7.5.3 卷积码的应用
7.6 交织与级联码
7.6.1 交织技术
7.6.2 级联码
习题七
第8章 多址技术
8.1 频分多址
8.1.1 频分多址基本原理
8.1.2 频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1.3 频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2 时分多址
8.2.1 时分多址基本原理
8.2.2 时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2.3 时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3 码分多址
8.3.1 码分多址基本原理
8.3.2 码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3.3 码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4 多址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8.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4.2 频分多址的应用
8.4.3 时分多址的应用
8.4.4 码分多址的应用
8.4.5 多址技术的比较
8.5 随机多址技术
8.5.1 ALOHA协议
8.5.2 载波侦听随机多址技术
8.5.3 预约随机多址技术
习题八
第9章 扩频通信系统简介
9.1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9.1.1 扩频通信系统的概念
9.1.2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1.3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9.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9.2.1 直扩系统的组成
9.2.2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9.2.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应用
9.2.4 扩频码序列
9.3 直扩系统的同步
9.3.1 同步过程
9.3.2 初始同步
9.3.3 同步跟踪
9.4 跳频通信系统
9.4.1 跳频系统概述
9.4.2 跳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9.4.3 跳频序列
9.5 跳频系统的同步
9.5.1 同步方法
9.5.2 同步字头法的初始同步
9.5.3 自同步法的初始同步
9.5.4 同步跟踪
习题九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1.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1.4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1.5 数字通信的特点
1.2 信道
1.2.1 有线信道
1.2.2 无线信道
1.2.3 信道模型
1.3 信息及其度量
1.3.1 信息熵
1.3.2 信道容量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4.1 模拟通信系统的指标
1.4.2 数字通信系统的指标
1.5 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史
习题一
第2章 模拟调制技术
2.1 模拟线性调制技术
2.1.1 振幅调制(AM)
2.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2.1.3 单边带调制(SSB)
2.1.4 残留边带调制(VSB)
2.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2.1 分析模型
2.2.2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2.3 AM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2.3 模拟角度调制技术
2.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2.3.2 窄带调频
2.3.3 宽带调频
2.3.4 调频信号的产生
2.3.5 调频信号的解调
2.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2.4.1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4.2 调频信号解调的门限效应
2.4.3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2.4.4 调频中的加重技术
2.5 频分复用原理
2.6 模拟调制技术的应用
2.6.1 模拟广播电视
2.6.2 短波单边带电台
2.6.3 调频立体声广播
2.6.4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习题二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3.1 模拟信号的抽样
3.1.1 低通抽样定理
3.1.2 内插公式
3.1.3 带通抽样定理
3.2 抽样信号的量化
3.2.1 量化的基本概念
3.2.2 均匀量化
3.2.3 非均匀量化
3.2.4 对数量化
3.2.5 对数压缩特性
3.2.6 对数压缩特性的折线近似
3.3 脉冲编码调制
3.3.1 PCM编码原理
3.3.2 PCM编码器
3.3.3 PCM译码器
3.3.4 PCM编译码器芯片
3.4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3.4.1 压缩编码简介
3.4.2 差分脉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3.4.3 自适应预测*
3.4.4 自适应量化
3.5 增量调制
3.5.1 简单增量调制原理
3.5.2 自适应增量调制
3.5.3 CVSD增量调制编译码器芯片
3.6 时分复用与时隙交换
3.6.1 时分复用原理
3.6.2 PCM基群帧结构
3.6.3 数字程控交换中的时隙交换
习题三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1.1 数字基带信号的编码原则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4.3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4.3.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4.3.2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准则
4.4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4.4.1 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4.4.2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一般形式
4.5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5.1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5.2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4.6 眼图
4.7 均衡
4.7.1 时域均衡原理
4.7.2 均衡准则与实现
4.8 数据序列的扰码与解扰
习题四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
5.1 二进制数字调制
5.1.1 二进制幅移键控
5.1.2 二进制频移键控
5.1.3 二进制相移键控和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5.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5.2.1 匹配滤波最佳接收机
5.2.2 最小错误概率最佳接收机
5.3 二进制最佳接收机的误比特率
5.4 多进制数字调制
5.4.1 多进制幅移键控
5.4.2 多进制频移键控
5.4.3 多进制相移键控
5.4.4 正交幅度调制
5.5 恒包络调制
5.5.1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5.5.2 最小频移键控
5.5.3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习题五
第6章 同步与数字复接
6.1 载波同步
6.1.1 辅助导频载波恢复
6.1.2 平方环
6.1.3 Costas环
6.1.4 载波同步的性能指标
6.1.5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6.2 位同步
6.2.1 外同步法
6.2.2 自同步法
6.2.3 位同步的主要性能指标
6.3 帧同步
6.3.1 起止同步法
6.3.2 帧同步码的插入方式
6.3.3 PCM30/32路基群信号的帧同步
6.3.4 帧同步系统中的漏同步和假同步
6.3.5 帧同步码的选择
6.3.6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6.4 网同步
6.4.1 准同步方式
6.4.2 主从同步方式
6.4.3 相互同步方式
6.5 数字复接原理
6.5.1 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
6.5.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6.5.3 同步数字系列(SDH)简介
习题六
第7章 纠错编码基础
7.1 纠错编码基本原理
7.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
7.1.2 纠错编码分类
7.1.3 纠错编码中的基本概念
7.2 常用检错码
7.2.1 奇偶校验码
7.2.2 水平一致校验码与方阵码
7.2.3 恒比码
7.2.4 群计数码
7.3 线性分组码
7.3.1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
7.3.2 生成矩阵与一致校验矩阵
7.3.3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译码
7.3.4 汉明码
7.4 循环码
7.4.1 循环码的概念
7.4.2 循环码的描述
7.4.3 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
7.4.4 常用循环码
7.5 卷积码
7.5.1 卷积码的描述方法
7.5.2 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
7.5.3 卷积码的应用
7.6 交织与级联码
7.6.1 交织技术
7.6.2 级联码
习题七
第8章 多址技术
8.1 频分多址
8.1.1 频分多址基本原理
8.1.2 频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1.3 频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2 时分多址
8.2.1 时分多址基本原理
8.2.2 时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2.3 时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3 码分多址
8.3.1 码分多址基本原理
8.3.2 码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3.3 码分多址系统的容量
8.4 多址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8.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4.2 频分多址的应用
8.4.3 时分多址的应用
8.4.4 码分多址的应用
8.4.5 多址技术的比较
8.5 随机多址技术
8.5.1 ALOHA协议
8.5.2 载波侦听随机多址技术
8.5.3 预约随机多址技术
习题八
第9章 扩频通信系统简介
9.1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9.1.1 扩频通信系统的概念
9.1.2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1.3 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9.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9.2.1 直扩系统的组成
9.2.2 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9.2.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应用
9.2.4 扩频码序列
9.3 直扩系统的同步
9.3.1 同步过程
9.3.2 初始同步
9.3.3 同步跟踪
9.4 跳频通信系统
9.4.1 跳频系统概述
9.4.2 跳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9.4.3 跳频序列
9.5 跳频系统的同步
9.5.1 同步方法
9.5.2 同步字头法的初始同步
9.5.3 自同步法的初始同步
9.5.4 同步跟踪
习题九
目 录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合训”系列教材:现代通信原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科研积累,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基础上编写完成。《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合训”系列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共9章。以信号传输为线索,介绍通信基本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与信息理论基础、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同步与数字复接、纠错编码基础、多址技术、扩频通信系统简介等。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