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代序)
第一章 精神家园概述
一、什么是精神家园
(一)精神家园的含义
(二)重构崇高的精神家园
二、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共产主义信仰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核心
(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与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主要载体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
(四)井冈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滥觞地
第二章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一、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毅然奋起与艰难探索
二、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井冈山开启
(一)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起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从井冈山崛起
(一)毛泽东与井冈山
(二)朱德与井冈山
(三)彭德怀与井冈山
(四)陈毅与井冈山
(五)从井冈山走出的大批将帅
第三章 人民军队铸魂地
一、“激流归大海”:革命武装汇聚井冈山
(一)毛泽东引兵井冈
(二)朱毛会师砻市
(三)红五军上井冈山
二、“铸魂井冈山”: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组织建设
(二)民主建设
(三)思想政治建设
(四)纪律建设
(五)军队教育
三、“历史追踪”:红军下山后
(一)在转战中发展壮大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演变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愿望:纲领分析
二、井冈山局部执政的最早探索
(一)党的建设
(二)政权建设
(三)法治建设
(四)民生建设
三、执政经验从井冈山开始积累
(一)实践了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
(二)尝试了党的执政方式:民主执政
(三)探索了党的执政方略:依法执政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地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
(二)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相结合≠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三、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井冈山初步形成
(一)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二)探索和总结了农村条件下党的建设
(三)论述了土地革命思想
(四)探索和论述了人民军队建设与武装斗争思想
(五)总结和阐述了根据地建设思想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重要源头
一、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一)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二、井冈山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基础
(一)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
(二)井冈山精神以雏形或原型的形式,包含了后来革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三)井冈山精神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直接联系在一起
(四)井冈山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同步进行
(五)井冈山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三、几代领导人谈井冈山精神
(一)毛泽东谈井冈山精神
(二)邓小平谈井冈山精神
(三)江泽民论井冈山精神
(四)胡锦涛论井冈山精神
四、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弘扬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井冈山精神
(二)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弘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三)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弘扬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井冈山精神
(四)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需要弘扬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
(五)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要弘扬勇于奉献的井冈山精神
第七章 共产党人永葆革命激情的“加油站”
一、共产党人永葆革命激情需要不断“加油”
(一)思想文化多样化带来的冲击
(二)苏东剧变的教训:信仰缺失
(三)批判“告别革命论”
二、井冈山是共产党人永葆革命激情的“加油站”
(一)井冈山是再铸党魂的熔炉
(二)井冈山是增强党性的基地
(三)井冈山是干部教育的大课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