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2: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典藏)
作者:张鸣 (作者)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3
丛书:典藏张鸣
页数:330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224104752
ISBN-10:7224104752
去豆瓣看看 上篇 乡土心路八十年
导言//2
传统农村社会的观念世界//12
农民意识的塑形者――小渠道教育//12
农民的传统政治意识//15
农民的宗教意识//21
农民的伦理观念//24
农民价值取向的多重表征//28
农民文化心理的二极结构//31
闯入大门的陌客//36
末世轮回与乡场风波//36
门外来了第三者//39
三元里的象征:人犯我犯//43
新奇感的启示:农民的上帝//47
天国的气度//47
天国的宗教//52
天国的行事//56
碰撞与断裂:从嫌恶到同仇敌忾//61
世态温凉//61
死水微澜//65
文化冲突的悲喜剧//74
新十字军东侵的后果――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78
农民看洋务//87
世纪之变//94
亡国预警――甲午败绩//94
农民眼中的“康党”//99
神道救国(一):恋旧情结//103
神道救国(二):补位现象//107
神道救国(三):扶清意识//111
神道救国(四):进步信息//118
社会动荡的“文明”习染//123
双重失落之后的农民心态//123
新市民的崛起与农村社会成分的变化//126
“南北通,铁路长,大清亡,中国强”//131
小传统意识的结构性缺损――皇权的陨落//135
已尽的气数与飘落的皇冠//135
新观念的浸润与乡下人的期待//139
新觉醒的前夜:消沉的看客//146
结语//154
主要参考书目//160
下篇 拳民与教民
导言//164
晚清北方农村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渠道//168
学校教育//168
民间戏曲小说//173
其他渠道:家庭、宗教、街巷传播//176
巫觋风习//182
习武之风//185
农村教育塑造的农民政治意识//190
忠义观念与国家框架//191
嫌官心理与清官企盼//194
皇权意识与制君幻想//196
华夷之分与天下观念//198
机会意识与均平理想//200
晚清教民问题与北方农村社会结构//204
农民政治意识在民族危机下的激变//207
华夷之辨的凸现//207
护官保国意识的弥漫//211
新国家界说的朦胧浮现//214
华北农村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政治理念//217
义和团的群体政治性格//217
义和团政治意识的走向//223
拳坛仪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233
拳术的变异//234
巫风的染习//240
戏曲模式//247
宗教因素//253
义和团运动的文化层析//263
拳民思维的进步与蒙昧的二重性//263
拳民信仰的政治寓意//269
拳民话语的隐喻与象征//276
教民问题在晚清社会的凸现//283
皈依动机分析//288
三种最突出的入教动机//288
其他动机泛析//295
教民的信仰状态//303
固执世俗利益的信仰状态//303
迷信神效的信仰状态//304
家族传统式的信仰状态//304
以彼岸归宿为终极目标的信仰状态//305
具有巫术化倾向的信仰行为状态//306
教民信仰目标的实相//309
天主信仰//309
圣母崇拜//311
基督信仰//313
教民的政治意识素描//314
模糊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314
对民众排教浪潮的抵拒与困惑//316
对帝国主义武装入侵的矛盾心态//320
主要参考书目//326
主要资料来源//329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国心绞痛》、《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等多本畅销书。
《张鸣2: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典藏)》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选定1840-1920年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按照同样的思路,再概括和分析世纪初中国基督徒的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