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言
1.1 前言
1.2 分子间相互作用
1.3 结构组织
1.4 动力学
1.5 相变
1.6 序参量
1.7 标度律
1.8 多分散性
1.9 研究软物质的实验技术
1.9.1 显微镜
1.9.2 散射方法
1.9.3 流变方法
1.9.4 光谱方法
1.9.5 量热法
1.9.6 表面结构探针
1.10 计算机模拟
1.10.1 蒙特卡罗方法
1.10.2 分子动力学方法
1.10.3 布朗动力学方法
1.10.4 介观方法
补充读物
第2章 聚合物
2.1 前言
2.2 合成
2.3 高分子链的构象
2.3.1 异构体
2.3.2 分子尺寸
2.3.3 立构规整性
2.3.4 链构造
2.4 表征
2.4.1 摩尔质量及其分布
2.4.2 化学成分及微观结构
2.4.3 散射方法
2.4.4 流变学
2.5 聚合物溶液
2.5.1 溶剂性质:良溶剂、不良溶剂和0溶剂
2.5.2 浓度区域
2.5.3 溶液中线团尺寸的测量
2.5.4 线团一球转变
2.5.5 凝胶化
2.5.6 Flory Huggins理论
2.5.7 临界溶液温度
2.6 无定形聚合物
2.6.1 构象
2.6.2 黏弹性
2.6.3 动力学
2.6.4 玻璃化转变
2.7 结晶聚合物
2.7.1 熔体和溶液结晶
2.7.2 结晶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
2.7.3 研究结晶聚合物和结晶过程的方法
2.7.4 聚合物晶体的生长
2.7.5 熔融过程
2.7.6 结晶动理学
2.7.7 聚合物结晶的理论
2.8 塑料
2.9 橡胶
2.10 纤维
2.11 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共聚物
2.12 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
2.13 聚电解质
2.14 电子和光电聚合物
补充读物
问题
第3章 胶体
3.1 前言
3.2 胶体的类型
3.3 胶体粒子之间的力
3.3.1 范德华力
3.3.2 双电层力
3.4 胶体的表征
3.4.1 流变学
3.4.2 粒子的形状和尺寸
3.4.3 电动效应
3.5 电荷稳定化作用
3.5.1 带电胶体
3.5.2 DLV0理论
3.5.3 临界凝结浓度
3.6 空间稳定化作用
3.7 聚合物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3.8 动理学性质
3.9 溶胶
3.10 凝胶
3.11 黏土
3.12 泡沫
3.13 乳液
3.13.1 乳液
3.13.2 微乳液
3.14 食品胶体
3.14.1 牛奶
3.14.2 食品中的蛋白质
3.14.3 食品中的表面活性剂
3.14.4 乳化剂和稳定剂
3.14.5 泡沫
3.14.6 冰淇淋
3.14.7 明胶
3.15 浓胶体分散体
补充读物
问题
第4章 两亲分子
4.1 前言
4.2 两亲分子的类型
4.3 表面活性
4.3.1 表面张力
4.3.2 界面张力
4.4 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层膜和朗缪尔-布洛杰特膜
4.5 在固体界面的吸附
4.5.1 润湿和接触角
4.5.2 朗缪尔吸附方程
4.6 胶束化和临界胶束浓度
4.6.1 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
4.6.2 表面张力和CMC
4.6.3 吉布斯吸附方程
4.6.4 克拉夫特(Kraffl)温度
4.6.5 胶束化的模型
4.6.6 温度、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链长以及添加盐对cMc和缔合数目的影响
4.7 洗净作用
4.8 在胶束里的增溶效应
4.9 界面曲率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10 在高浓度下形成的液晶相
4.10.1 相规则
4.10.2 相图
4.10.3 鉴别溶致液晶相
4.11 膜
4.11.1 层状相的形成
4.11.2 层状相的弹性
4.11.3 细胞膜
4.11.4 囊泡
……
第5章 液晶
第6章 生物软物质
问题答案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