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
作者:陈志文 (作者), 李惠娟 (作者), 孙杰 (作者)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2
丛书:浙江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丛书
页数:305
定价:26.00 元
ISBN-13:9787500485278
ISBN-10:7500485271
去豆瓣看看 导论
第一章 谢氏后裔村落群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族源探究
一 谢氏寻根,炎黄之后
二 名门望族,出守永嘉
三 山水诗祖,妙笔生花
四 归隐始宁,谢陶同曲
五 两宗及宋,上蔡分支
第二节 楠溪谢氏后裔村落群的形成
一 桃源仙境,避世天堂
二 康乐后裔,避居永嘉
三 手足相煎,氏族裂变
四 瓜迭绵延,众枝同根
第三节 村落群形成的原因与共性
一 村落生态过程
二 谢氏村落群的共性
第二章 蓬溪村古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
第一节 隐士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态分析
一 隐士文化产生的背景
二 隐士文化的内涵
三 隐士文化与建筑文化
四 隐士文化的建筑特征表现形态
第二节 村落的选址
一 封闭的人居环境
二 良好的景观意象
三 狭小的环境人口容量
四 经典的风水格局
第三节 村落的空间布局
一 自由式的空间布局
二 树枝状的道路交通与组团空间结构
三 宗族组团结构
第四节 院落的空间结构布局
一 院落的用地规模——隐士的疏狂与叛逆
二 院落的规划思想——儒、道文化的整体糅合
三 院落的空间布局——动、静空间的有机结合
四 院门和院墙
第三章 独特的建筑风格
第一节 住宅建筑
一 住宅建筑的基本形制
二 住宅建筑的外向性
三 门塾
四 厅堂(前厅、后厅)
五 建筑材料
六 建筑结构
七 建筑风格
第二节 祭祀建筑
一 祭祀建筑的空间布局
二 宗祠
三 庙宇
第三节 小品建筑
一 康乐亭
二 三官亭
三 清风亭、云仙亭
第四章 蓬溪村社会与文化变迁
第一节 宗族的控制与管理
一 宗族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宗族的控制与管理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村落的控制与管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三 改革开放以后
第三节 村落社会结构
一 家庭和婚姻结构
二 村落阶层结构
三 村落组织结构
第四节 文化习俗的演变
一 文化的演变
二 习俗的演变
第五节 宗教信仰的历史演变
一 宗教的产生
二 宗教信仰的演变
第五章 村落经济变迁
第一节 村落生产力演变
一 垦荒
二 异地置田
三 重农轻商
四 穷守故里
五 分田到户
六 外出创业
七 来料加工
八 旅游经济的开发
第二节 村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制度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制度
第三节 村落经济结构演变
一 所有制结构
二 产业结构
第四节 村落人口、劳动力和就业结构演变
一 村落人口和劳动力演变
二 劳动力就业结构
第六章 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建设现状的调查与评述
一 蓬溪村整体空间格局现状
二 古村落的现状
第二节 古村落空间景观的评点
一 古村落外围自然景观的评点
二 古村落建成区景观的评点
第三节 古村落空间景观整治
一 古村落外围空间的整治
二 古村落建成区的空间整治
第四节 古建筑的利用与保护
一 古建筑的利用
二 古建筑的保护
第五节 蓬溪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 蓬溪村的旅游环境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二 旅游资源调查
三 旅游资源评价
四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后记
陈志文,男,副教授、城市注册规划师。
1965年出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长期从事规划管理和设计工作,期间,在职攻读城规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调往浙江师范大学。曾任金华市科协委员、浙师大城规系主任等职,兼任浙师大农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城乡规划与理论、建筑与文化、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
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中国江南农村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分析》《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结构重组研究的新领域》等论文十余篇。
李惠娟,女,副教授。浙江金华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日语专业,2003年获日本国立琦玉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日语系副主任。曾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进修一年,在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89年起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国文化、中日文化比较。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以人为本的日语教学模式的探讨》、《村镇建设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等论文十余篇,曾主持省、校级科研项目多个。
古村落作为社会群落的单元,其社会、经济变迁总是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试从居民点兴衰的根本动因入手,通过对同质人口集聚所产生的现象分析,总结出血缘村落及区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区域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区域内人群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影响区域内村落的物质、空间的形态,从而进一步创造、丰富了同质文化的物质内涵;这种特定的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生命力,它不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突然消失或转变为另一种文化形态。
以此为理论依据和研究的核心路线,以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和实物分析,论述了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因及内在的联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