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致谢
第1章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边界
1.1 原型盆地的概念
1.2 上三叠统地层划分与对比
1.3 晚三叠世原型盆地边界
1.3.1 盆地西北部沉积边界
1.3.2 盆地西南部沉积边界
1.3.3 盆地西部沉积边界
1.3.4 盆地北部沉积边界
1.3.5 盆地东部与南部沉积边界
1.4 晚三叠世物源体系与沉积格局
1.4.1 物源体系
1.4.2 沉积格局
第2章 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盆地后期改造
2.1 晚三叠世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背景
2.1.1 板块构造动力学环境
2.1.2 晚三叠世火山活动与动力学环境
2.2 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
2.2.1 盆地主体具克拉通拗陷盆地性质
2.2.2 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
2.2.3 盆地西北缘具裂谷盆地性质
2.2.4 盆地构造性质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2.3 几个问题的讨论
2.3.1 盆地西部前陆盆地问题
2.3.2 银川盆地构造演化问题
2.3.3 崆峒山上三叠统砾岩成因问题
2.4 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改造与残留地层保存
2.4.1 盆地改造作用
2.4.2 晚三叠世残留地层保存状况
第3章 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及传统分层的穿时性
3.1 延长组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
3.2 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
3.2.1 露头剖面
3.2.2 湖平面变化
3.2.3 小波变换
3.2.4 测井曲线
3.2.5 地震解释
3.3 延长组层序划分结果及传统分层的穿时性
3.3.1 层序划分结果
3.3.2 传统分层的穿时性
3.4 延长组层序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3.4.1 T3ys03低位域(长81)成藏
3.4.2 T3ys04低位域(长63—长61)油气成藏
第4章 延长组湖盆沉积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与油气的控制作用
4.1 延长组坡折带识别与特征
4.1.1 坡折带识别方法
4.1.2 延长组坡折带时空分布特征
4.2 坡折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4.2.1 对砂体成因类型的控制
4.2.2 对砂体厚度变化的控制
4.2.3 对砂体平面展布形态的控制
4.2.4 对砂体物性的控制
4.3 坡折带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5章 延长期沉积中心迁移演化及其沉积响应
5.1 湖盆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
5.1.1 向西迁移演化的证据
5.1.2 向南迁移演化的证据
5.2 湖盆迁移演化的沉积响应
5.2.1 向西迁移的沉积响应
……
第6章 长8油层组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第7章 延长组深水沉积中的块体搬运作用及砂质碎屑流分布
第8章 天环拗陷迁移演化与拗陷西翼油气成藏
第9章 中生界低幅度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10章 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与成藏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