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独龙江流域及邻近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质历史概要
1.2 地形地貌特征
1.3 气候特征
1.4 土壤
第2章 野外考察与研究方法
2.1 野外考察
2.2 研究方法
2.2.1 地面信息的GPS取样
2.2.2 群落样地调查
2.2 3 植物调查
2.2.4 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2.2.5 植被和土地利用制图
2.2.6 植被景观组成与格局分析
第3章 维管植物种类及区系特征
3.1 蕨类植物
3.1.1 多样性分析
3.1.2 区系分析
3.2 种子植物
3.2.1 多样性分析
3.2.2 区系分析
3.2.3 种子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
第4章 植被分类、组成及植被景观格局
4.1 植被分类原则
4.2 植被分类单位
4 3 植被景观组成和分布
4.3.1 植被景观要素组成特征
4.3.2 景观要素分布及组成特征
4.4 植被景观格局
4.4.1 斑块面积特征
4.4.2 斑块规模与粒径分析
4.4.3 斑块内部生境面积指标
4.4.4 斑块边缘指标
4.4.5 植被斑块形状及分维特征
4.4.6 斑块分布指标
4.4.7 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分析
4.4.8 小结
第5章 植被分布及群落特征
5.1 植被分布特征
5.1.1 水平分布特征
5.1.2 垂直分布特征
5.2 主要植被类型特征
5.2.1 常绿阔叶林
5.2.2 落叶阔叶林
5.2 3 温性针阔混交林
5.2.4 暖性针叶林
5.2.5 温性针叶林
5.2.6 竹林
5.2.7 稀树灌木草丛
5.2.8 灌丛
5.2.9 草甸
第6章 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6.1 数据处理与分析
6.1.1 数据处理
6.1.2 数据分析
6.2 TWINSPAN数量分类
6.2.1 指示种分析
6.2.2 聚组分析
6.3 群落排序
6.3.1 DCA排序
6.3.2 PCA排序
6.3.3 CCA排序
6.3.4 DCCA排序
6.4小结
6.4.1 TWINSPAN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结果的比较
6.4.2 排序方法比较
第7章 植被保护及威胁因子分析
7.1 优先保护的植被类型
7.1.1 优先保护植被类型的确定原则
7.1.2 优先保护植被类型评价
7.2 威胁因子分析
7.2.1人口压力
7.2.2 基础设施建设
7.2.3 中药材的商品收购
7.2.4 跨境木材交易
7.2.5 旅游活动
7.3措 施与建议
第8章 植物资源保护及利用
8.1 珍稀濒危植物
8.1.1 国家I级保护植物
8.1.2 国家II级保护植物
8.1.3 省级保护植物
8.2 植物资源分析
8.2.1 资源类群分类系统
8.2.2 主要资源类群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独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维管植物名录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