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雄诞生,将门家庭促成长
戚继光出生在一个将门家庭,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教育。他从小刻苦读书,逐渐树立起积极向上和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秉承父命,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这时的嘉靖帝不再召见群臣,这年奸相严嵩第一次任内阁首辅。戚继光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上仕途的。
英雄出身将门家庭
童年受到良好熏陶
年少继承父亲的遗训
严嵩专权误国
第二章 倭寇为患,青年将领露头角
戚继光初入仕途,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干,并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嘉靖二十五年(1546),上司指派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的屯田事务。上司既然将这样的重任交给戚继光,当然是对他的信赖和锻炼。嘉靖二十七年(1548)春,戚继光接到命令,让他率领山东六府卫所军戍守蓟州,保卫京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夏,明廷下令,提拔戚继光担任山东都指挥佥事,统领山东沿海三营二十五卫所将士,担负着山东沿海的防倭任务。从此,戚继光由戍守蓟州重镇,抵御蒙古精骑,转移到守卫海防、抵御倭寇入侵的抗倭战场,开始实现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宏愿。
青年时代满怀抱负
倭寇为患,委以重任
初次显示治军才能
第三章 调任浙江,战场上展示才华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明廷调戚继光任浙江都司佥书,负责屯局事务。浙江是当时倭寇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第二年七月,戚继光被擢为宁绍台参将,担负起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御倭的重任,走向抗倭前线,参加卫国保民的战争。嘉靖三十七年(1558),他因岑港之役被革职,但这并没有改变他报国的志向。他独辟蹊径,提出了练兵的主张,并练就了一支有别于卫所军的新军。嘉靖三十九年(1560),他恢复了职务,任台金严参将,指挥所练的新军,取得了有名的台州大捷,基本消灭了浙江的倭患。戚继光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成长。
提出抗倭独特见解
战斗中建立友谊
毅然提出练兵计划
科学方法训练士兵
岑港奋力抗倭寇
二御温州
解桃渚之围
浙东前线显威名
编制戚家军
整顿戚家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第四章 再援福建,戚家军威震敌胆
第五章 接受北调,为国家鞠躬尽瘁
第六章 英雄的晚年生活
第七章 留给后人的财富
第八章 建军思想,创新实用
附录:戚继光生平大事年表